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导报》 > 2020年第9期
编号:1355475
病理解剖为提高新冠肺炎救治水平提供坚实依据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20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第9期
     潘锋

    2月17日,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呼吸医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在线发表题为“COVID-19的病理学改变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论文,这一研究由此成为全球有文献记录的首份对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病理报告。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新冠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成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302医院)王福生教授领衔的团队完成。王福生教授表示,有关病理学发现有助于理解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帮助临床医生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降低病亡率。3月3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第七版诊疗方案中首次新增了病理改变的内容。

    首获新冠肺炎组织样本

    王福生教授首先介绍说,研究团队1月27日对一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进行的病理解剖并非通过完整尸检获得,而是通过微创病理检查的方式获取的组织样本,这一方法与临床采用的组织活检操作相同,只是操作时间在患者死亡之后。研究团队申明这一研究符合国家卫健委规定及《赫尔辛基宣言》,并将有助于理解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和改进临床治疗策略。目前由于对新冠病毒感染致病和致死的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对患者体内的免疫性炎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细胞缺氧或用氧障碍、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还缺乏形态学依据,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病理解剖才能获得客观坚实的证据。

    王福生教授介绍,自2019年12月下旬以来武汉暴发了一种由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的肺炎。目前的临床回顾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中不少为轻症或中症,但也可能致死,病死率约为2%,重症者可能是由于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进行性呼吸衰竭而导致的死亡。截至2月15日,已有66 58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并造成1524例死亡,由于几乎无法进行尸检或活检,因此尚未有对新冠肺炎的病理学报告。

    论文披露,2020年1月21日一名50岁的男子因发烧、发冷、咳嗽、疲劳和呼吸急促等症状被送往发热门诊。患者报告1月8日至12日有武汉旅行史,1月14日即发病第1天出现轻度寒战和干咳等首发症状,但患者仍继续工作没有立即就医直到1月21日前往医院就诊。医院对患者进行了X线胸片检查并采集了咽拭子,X线胸片显示双肺多發性斑片影,1月22日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RT-PCR检测结果,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被立即送进隔离病房,通过面罩给氧进行氧气支持并给予积极治疗。治疗方案包括干扰素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