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导报》 > 2020年第33期
编号:1334166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辨治肾病性水肿经验采撷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0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第33期
防己,浮肿,利水,1肾病性水肿当以肾风论,2肾病性水肿辨证要点,1阴水与阳水,2虚证与实证,3寒证与热证,4辨水肿部位,3肾病性水肿辨证分型,1气虚水肿,2阳虚水肿,3阴虚水肿,4湿热水肿,4血水同治以消肾病性水肿,5
     邓琳蓉 孙贵香孙豪娴 张 婷 厉佳俊 肖 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国医大师熊继柏,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临床与教学之余,伏案耕耘不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著作17 部,其著作有《内经理论精要》《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熊继柏讲内经》等,其中《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为我国历代以来研究《黄帝内经》最大型、最完备、最系统的工具书,1999 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图书一等奖,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本文主要介绍熊教授结合《黄帝内经》“肾风”理论辨治肾病性水肿的临床经验。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四肢、头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类病证,严重者可伴有胸水、腹水等,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可由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1-2]。肾病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病引起的以水肿为主症的疾病,临床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等,其诊断主要借助西医辅助检查,伴随出现的症状有蛋白尿、血压升高、尿潜血、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腰痛及足跟痛等[3-5]。

    1 肾病性水肿当以肾风论

    肾风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以冬壬癸中与邪者为肾风……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痝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炱,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临床上,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出现“多汗恶风”“面痝然浮肿”“脊痛”的症状;慢性肾衰竭出现水液代谢失常可见小便不利症状,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导致肾性骨病时可见脊痛不能直立症状;慢性肾病常见晦暗黧黑面容。又《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此文描述的肾风不能食、善惊悸的表现与慢性肾病累及消化和心血管系统症状相符。因肾风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的主要临床症状相符[6],所以肾病性水肿当以肾风论治。

    肾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肾虚受风。《素问·水热穴位论》曰:“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而逢于风,内不得入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为风水。”“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人体的水液在肾气的推动作用下,得以分布于全身。若肾虚受风,肾不化气,故“聚水而生病也”,水液泛溢于肌肤而形成水肿。

    在治疗上,肾病性水肿应以补肾固精为本。《素问·评热病论》:“帝曰:有病肾风者,面胕痝然壅,害于言,可刺不?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1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