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中性,抗炎,粒细胞,1固有免疫细胞,1单核-巨噬细胞,2中性粒细胞,3自然杀伤(naturekiller,NK)细胞,4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2适应性免疫细胞,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
王怡茹 张一凡 刘 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病科,上海 200032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4 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显示[1],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仍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理基础,以动脉壁内的慢性炎症性反应为特征,内源性修饰结构沉积于动脉内膜,刺激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积聚,产生促炎介质和纤维脂肪斑块,最终导致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2]。免疫细胞对AS 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如减少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可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积聚,从而预防AS 发生;减少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的生成亦可显著抑制AS 的病理进展[4-5]。
1 固有免疫细胞
1.1 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均来自骨髓,生理状态下,分化成熟的单核细胞进入血液,进入组织的为巨噬细胞;病理状态下,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穿过内皮间隙进入血管内膜,在M-CSF 的刺激下转化为巨噬细胞,产生的蛋白酶和氧自由基通过清道夫的识别作用,摄取修饰脂蛋白并降解形成泡沫细胞[6],泡沫细胞过度积聚形成粥样斑块。血管局部微环境和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影响巨噬细胞的激活表型[7],斑块中以M1 型、M2 型和M(ox)型巨噬细胞为主。
M1 型巨噬细胞又称为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可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