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法在心悸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心神,药理,龙骨,1心悸的辨证分型,2心悸的治则治法,3安神法治疗心悸,4安神中药的分类,1解郁安神法,2重镇安神法,3化痰安神法,4化瘀安神法,5养血安神法,6补气安神法,7清心安神法,5讨论与小结
杨 莹 崔 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21
心悸的致病因素主要是体虚、情志、外邪等导致的心神不安,临证以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等为主要表现,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的一种病证。
汉代时期张仲景认为,心悸的病因主要有惊悸、水饮、虚损及汗后受邪等;而在《丹溪心法·惊悸怔忡》里面则提出如下说法:心悸当“责之虚与痰”;再观《景岳全书·怔忡惊恐》里面对于怔忡的病因则是说:怔忡是由于阴虚劳损所导致的;清代《医林改错》中对于心悸怔忡的病因则认为是瘀血内阻所致[1]。心悸的病机总体来说就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气血阴阳亏虚,标实则是感受外邪、情志、饮食等所伤造成的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心,或出现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而引起心悸。可见,心神失养、心神不宁是心悸发生的基本病机。
1 心悸的辨证分型
心悸的辨证分型数量众多,据现代统计在56 篇文献中其分型总数可达254 型[2],心悸基本证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心虚胆怯证、心神不宁证、阴虚火旺证、瘀阻心脉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心血不足证、痰火扰心证等。
2 心悸的治则治法
心悸对应的治则治法亦是不少,但不外乎养心安神定志、养血安神、滋阴降火安神、温阳益气、攻逐水饮、活血化瘀、清心泻火化痰这几类治法。当然,在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的具体实施及拟定上,要做到兼具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但又不被固定的证型分类限制住。所以上面提到的治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兼夹一起使用,甚至在病情复杂的时候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多种方法一起使用。
3 安神法治疗心悸
《素问·痿论》中提到:“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强调“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这二者互为因果,“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可称之为双心致病。故心悸的发生可看做“形质”与“心神”二者的病变,形质病变如心气无力推动心血运行,导致心神病变如心神失养、心神不宁;又或是心神病变如心神不安,导致形质病变如心气不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