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导报》 > 2021年第29期
编号:508663
基于《伤寒论》的康守义腹诊经验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27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第29期
寒证,胸胁,1康守义老师对《伤寒论》腹诊的研究,2康守义老师腹诊内容,1腹诊手法,2腹诊准备,3观察,4按揉,5深按,3康守义老师运用腹诊医案举隅,4结语
     李盼飞 王 艳 谭天阳 苏庆民

    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 100190;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4.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700

    中医腹诊是望闻问切四诊在腹部综合运用的诊 断方法,操作时以按、压(切诊)腹部为主,以望诊、闻诊、问诊为辅。从古代流传的中医典籍来看,明清以前医家使用腹诊比较频繁,明清以后因受封建礼教等思想的影响,以至中医腹诊几乎湮没[1]。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呼吁重视中医腹诊在临床的应用[2-5]。许多医家也总结了很多腹诊经验,这些丰富了中医腹诊的理论与临床研究[6-13]。但是从整体来看,中医腹诊临床应用仍不普及,以《伤寒论》为例,尽管学者们普遍承认《伤寒论》在中医腹诊发展史上的重要的地位[14-17],但如今临床应用《伤寒论》腹诊的医家仍不普遍,这对于《伤寒论》的学术继承来说颇为遗憾。

    笔者的恩师康守义(1948-)老师为三部六病流派创始人刘绍武先生入室弟子,曾跟随刘绍武先生运用三部六病理论系统学习《伤寒论》,积三十多年临床心得与实践著成《三部六病翼·学习伤寒论》一书,总结出“三部与气血是人体的基本矛盾”[18]这一理论,在刘绍武先生的“小柴胡协调方”[19]的基础上又探索出“桂枝协调方”[20],同时划分出急性六病与慢性六病[21]337,并将《伤寒论》腹诊作为临床用方的重要诊断依据,这些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继承和完善了刘绍武先生的三部六病学说体系。

    康守义老师在研究和实践《伤寒论》时,意识到了《伤寒论》中的腹诊价值,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对《伤寒论》中的腹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本文将全面总结和探析康守义老师的腹诊理论、方法和临床应用,为中医腹诊及《伤寒论》研究贡献新的成果。

    1 康守义老师对《伤寒论》腹诊的研究

    《伤寒论》中存在大量腹诊内容,经笔者不完全统计,《伤寒论》398 条中涉及腹诊的约有80 条,约占条文总数的20%,可见《伤寒论》中腹诊应用之普遍。康守义老师在研究《伤寒论》时,运用三部六病理论深入挖掘整理了《伤寒论》中的腹诊内容,将《伤寒论》中的腹诊进一步总结归纳,化繁为简,在临床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腹诊操作。将腹诊的诊断重点集中在心下、左右肋弓下、脐部、升结肠、降结肠,以及少腹等部位,同时,对腹诊的机制和对证用方作了一定的阐明与探索,如腹主动脉搏动亢进属里寒证[21]141,是桂枝剂的应用指征;胸胁苦满属枢实证(半表半里部实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4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