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滨教授基于神魂魄理论与心肝同调多向论治双心疾病经验
1他山之石,2病因病机,1神魂魄决定功能,2心主血脉影响器质,3周亚滨教授治疗双心疾病经验,1抱守元神,身心得愈,2气机畅行,百病不生,3血盈于肝,奉心有源,4验案举隅,5小结
李呈佳 王 贺 杨欣欣 姜 楠 孟天伟 李东旭 刘影哲 周亚滨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二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双心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因受心理因素与病理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导致心理与心血管系统相伴发病,故依据其致病特点而进行命名[1]。现代医学认为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心血管系统叠加而发病,该疾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呼吸困难、胸痛等类似心血管系统异常的症状。但由于其并非单纯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异常[2],现代仪器检查结果并不能确认发病完全由心血管系统异常导致,如心绞痛或缺血性心肌病,亦与传统意义上的心脏神经症有所区别。因此,现代医学一般仅采取对症治疗方案,多予维生素、镇静剂、β 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可暂时缓解症状,但由于并不能彻底根治,远期效果差强人意。中医治疗本病如整体审查,辨证施治,重视情志因素影响,则对该病治疗效果会较为理想[3-5]。周亚滨教授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心血管病二科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诊治心血管疾病多年。笔者有幸拜师周亚滨教授,侍诊左右,余观近年双心疾病患者逐年增多,且该病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症状发作多与工作生活压力、情绪不稳、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志因素相关,故以双心疾病为切入点,探讨周亚滨教授基于神魂魄理论与心肝同调、整体与微观多向论治之妙,以为同道献芹。
1 他山之石
因双心疾病发作时出现心悸不宁、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情烦躁、失眠多梦等症状,辨病属于祖国医学“心悸”“不寐”等疾病范畴。纵观古籍,历代医家多有阐释其病因病机,《伤寒明理论》言:“心悸之由,不越二种。一者,气虚也;二者,停饮也。”提出气虚、水饮可致本病。《丹溪心法》云“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提出血虚与痰浊可致本病。《素问》言“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三因一极病症方论》言“松悸,则因汲汲富贵,松松贫贱,久思所爱,遂失所重”,均表明环境和情绪刺激会损伤心经,进而邪气乘虚而入,最终导致心系疾病的发生。遍览各代医家论治,多将本病责之于七情不遂、感受外邪、饮食失宜、体虚劳倦等,病理机制主要为气血亏虚、肝气郁滞、心脉瘀阻、痰饮阻滞。《古今医统大全》云:“肝出谋虑,游魂散守,恶动而惊,重治于肝经。”因此,周亚滨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与肝密切相关[6]。
2 病因病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