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导报》 > 2022年第4期
编号:508167
《黄帝内经》“六气”内涵考释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2月13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第4期
脉象,1自然之六气,1六气为风,寒,暑,湿,燥,火,2六气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2人体之六气,1六气为精,津,液,血,2内生六气,3小结
     王 霜 杨 威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藏象学研究室,北京 100700

    “六气”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概念之一,也是五运六气理论中的重要名词术语。六气一词在传世文献《远游》《左传》《庄子》中都出现过,但在医学文献中最早出自《黄帝内经》[1]。一词多义是语言文字的常见现象,六气概念或显或隐在《黄帝内经》及其后世医家的注释中多次出现,不同语境下其涵义并不相同,易导致中医初学者混淆。文章从六气在《黄帝内经》中的涵义剖析出发,参考后世医家的注释,探析六气概念的内涵。通过有关“六气”的内容剖析,本文将《黄帝内经》“六气”概念的内涵分为自然之六气、人体之六气两大部分。

    1 自然之六气

    1.1 六气为风、寒、暑、湿、燥、火

    《类经》云:“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火燥是也。”现在最普遍认为六气是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表现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和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2]。

    1.1.1 六气的正邪转化 自然界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生长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3]自然界有四时五行,产生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也体现了六气为不同的季节或时令的气候特征,如春风夏暑、秋燥冬寒。

    若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一定限度,六气就会变成致病因素。《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强调“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唐代王冰对此注释为“风寒暑湿燥火,天之六气也。气之正者为化,气之邪者为变,故曰之化之变也”[4]。六气应时而至,至而合度,有利于万物生长;若六气非时而至、至而暴烈则为六淫,转变为病因或致病因素。宋代著名医学家陈无择创立“三因学说”,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将外感六淫称为外因,提出“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5]。六淫外因由表入里,侵害机体。六气与六淫之间的转化,存在着太过与不及,非其时而气至,或六气变化过于急骤,或人体正气不足,导致疾病发生,六气变成六淫,成为病因[6]。如春天应温反寒、秋天应凉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即风、寒、暑、湿、燥、火各气所至的时令、程度以及气间转化顺畅性、人体耐受性等决定着六气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1.1.2 审察六气病机 六气病机对以六气为病所表现的症状及其脏腑关系进行分析,对病机定因、定性,可促进中医病机学的发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6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