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导报》 > 2022年第14期
编号:507704
基于升降浮沉理论探讨升降散在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2月13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第14期
蝉蜕,僵蚕,1升降浮沉释义,2升降浮沉药性理论剖析升降散,1僵蚕,蝉蜕主升,2姜黄,大黄主降,3黄酒上行,蜂蜜润下,3升降散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4验案举隅,5小结
     郭建波 宋丽娜 栾俊琦 陈 宏 张 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一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是中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来源于临床实践,又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原则之一[1]。该理论是通过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疗效而概括出来的,一直指导中药的配伍与应用。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出现正邪交争、升降失调、阴阳失和的失调状态,此理论通过利用升降浮沉的药性理论而祛邪,使阴阳平和、气机升降出入协调从而促进机体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但其受四气五味、气味厚薄、炮制、配伍、药用部位及煎煮方法等因素影响[2]。升降散其名见于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的《伤寒瘟疫条辨》,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黄酒及蜂蜜组成,药味虽简,组方却极其严谨,全方枢转少阳,调畅气机;升降共伍,宣热泄浊[3];寓升降、双解、清泻、攻补于一体[4],能够寒温并用、升降互济、透泄并举,内外通和。究其本源其为治疗时疫及杂病,现临床针对其主治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将此方广泛应用于呼吸、内分泌、消化、泌尿、神经及其他系统[5],而其所蕴含的升降沉浮药性理论却鲜有学者探究,本文即在基于“升降浮沉药性理论”基础上剖析升降散,并通过此理论辨证论治儿童常见病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1 升降浮沉释义

    “升、降、浮、沉”四字连用最早起源于《医学启源》,象征四时阴阳之气的运动形式。中药的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对病位和病势所产生的趋向,也称“药势”,其与四气、五味、归经、毒性一同构成了中药药性理论。升即上升、提举,趋于上;降为渗利、降逆,趋于下;浮寓外行、宣散,趋于外;沉曰内行、收敛,趋于里。就其功效而言,升、降多主动;浮沉则倾向于自然[6-7]。升降浮沉理论起源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明确了药物气味厚薄阴阳及作用趋向,并指出借药物的作用趋向调节人体气机,以达阴平阳秘的状态。金代张元素在此基础上创立升降浮沉药性理论,其标志为“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之图”及“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的出现,详述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气味厚薄阴阳、药物炮制、药用部位、药物质地及补泻的关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6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