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产教融合育人载体构建与实践探讨
产业链,1新型产教融合育人载体构建与实践的理论依据,1“学科-专业-产业链”的内涵与特点,2“学科-专业-产业链”的形成与作用,2基于“学科-专业-产业链”的新型产教融合育人载体的建设思路,3新型产教融合育人载体的配套改革与
周双林 徐小军 夏苗芬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浙江宁波 315100
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校企合作中长期存在的学校“一头热”现象与瓶颈仍未消解,产教融合的程度不深、协同育人的效果不明显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痛点”之一。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多数高职院校本该擅长的应用型科研水平不高、技术服务能力不强,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期望。一方面,这是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确实存在片面强调教学而忽视科研与服务能力建设的现象,忽视了科研与服务支撑、反哺教学的作用及其社会效应,甚至形成恶性循环。科研与服务能力越不足,学校越不愿在这方面投入,导致缺乏创新创业氛围,缺乏科研与技术服务的团队与平台,从而更加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度不高又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符合度等不高。
本文从“产业班”[以“体外诊断试剂(in vitrodiagnostics,IVD)产业创新班”为例]的构建与实践出发,基于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技术服务需求的快速发展变化,从“学科-专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角度,探讨如何构建新型产教融合育人载体(如产业班等),并基于“政产学研转创”六位一体的理念整合各方资源和打造各种功能的载体与平台作为育人和服务的支撑,确保校企双方乃至各利益相关方真正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最终达到深化产教融合、真正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1 新型产教融合育人载体构建与实践的理论依据
当前,基于产业的转型升级及快速的发展变化,行业企业不仅对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不同层次人才有需求,同样对不同学科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特别是技术服务有需求,而且这两大需求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中、高、本、硕等贯通”且“立交互通”的现代职教体系基础上,其学科专业、科研与服务等必须与众多相关利益者包括学生及学生家长、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研究机构、技术转化与创业支持机构等融合为一个“育人成才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即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当是“学科-专业-产业链”协同发展。
1.1 “学科-专业-产业链”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产业链,一般包括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它表示在技术、管理、资本、市场、劳动力、自然资源、产品等要素组成的经济系统中,诸多企业共同完成一种产品或服务,从而相关独立活动的企业间建立以利益为纽带的联系[1]。
学科-专业-产业链是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有效载体[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9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