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现代临床应用证治规律分析
原方,少阳,1资料与方法,1资料收集,2纳入及排除标准,3数据的规范化处理,4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2结果,1文献检索和纳入情况,2疾病情况,3症状及舌脉,4证候,5药物组成,3讨论,1主证病在少阳,以寒热错杂为主要病机特
王奕晨 许征宇 王 涵 张晴晴 任丽江 王 萍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科,北京 100091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临床应用广泛。然而,古今医家对其病机、兼证等认识存在分歧,致使后人对方证的理解和临床适应证的把握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基于近20 年临床验案文献,总结分析本方证治规律,为其临床合理使用和科学研究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以“柴胡桂枝干姜汤OR 柴胡姜桂汤AND 验案OR 临床应用”为检索式,模糊检索200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公开发表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中文医案文献。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临床验案报道、名医经验整理及临床研究文献中的典型案例;②有描述性证据证明治疗有效;③首诊即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姜桂汤)原方单方加减化裁治疗,必须包含原方药物中至少五味,即柴胡、黄芩、桂枝、干姜四味药物,及天花粉、牡蛎、炙甘草三味药中的至少一味,且处方与原方相似度≥0.5(处方相似度=处方中原方药物总数/处方药物总数)[2]。
1.2.2 排除标准 ①儿科案例;②丸、散剂等特殊剂型或给药途径;合用其他方剂或合并使用其他中西医治疗手段;③医案资料不完整,缺少统计分析必需的信息;④重复的医案。
1.3 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对疾病诊断、证候分型、症状及药物等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证候参考《证素辨证学》[3],中医症状名称及舌脉参考《中医诊断学(第二版)》[4],药物名称参考《中药学(第九版)》[5]。症状规范化过程中省略描述性用词;将舌象按舌质、舌色、舌形、苔质、苔色进行拆分;将复合脉象进行拆分;将复合证型按主证、兼证进行拆分。参照《中医诊断学(第二版)》[4]对辨证进行归类,包括胆/肝郁证类(肝郁气滞、肝火炽盛等)、脾虚证类(脾气虚、脾阳虚等)。以上名词规范过程均有担任主任医师>3 年的中医高年资医师进行指导和把关。
1.4 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
1.4.1 数据录入 提取中西医诊断、证候、症状、舌、脉、药物组成及其剂量等信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