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
1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干预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呼吸功能比较,2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3讨论
吴林珂 张琦婉 俞 颖 吕利杰 毛 山 谷 伟 叶 亮▲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南京 210006;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内科,江苏南京 210006
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会导致患者肺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因此即使处于稳定期,患者仍需长期进行疾病管理以降低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1-2]。既往临床中医护人员常通过居家用药指导、呼吸锻炼方法传授等对慢阻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但因护理内容固定缺乏特异性,个别患者可能对某些护理措施不耐受,故其在改善呼吸功能上效果欠佳[3-4]。而个案管理模式是以患者个体为中心,并以患者个人需求及目标为导向,可个性化地对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优化,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改善呼吸功能[5-6]。但因慢阻肺稳定期多以居家为主,患者出院后缺乏系统管理,导致个案管理方案依从性较差,不利于呼吸功能改善[7]。而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则可根据每位患者的行为及认知高低,将个案管理方案实施分为前意向、意向、准备、行动、维持5 个阶段,可提高患者对个案管理模式的认知,继而提高个案管理方案的依从性[8]。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分析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居家管理方案制订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于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门诊访视的112 例慢阻肺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9]中对慢阻肺的诊断;②经评估疾病处于稳定期;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存在视听或认知功能障碍;③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合并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可能影响呼吸的疾病。剔除标准:①后续随访过程中失访;②因疾病加重中途退出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男31 例,女25 例;年龄51~72 岁,平均(60.23±4.38)岁;慢阻肺病程3~9 年,平均(5.07±1.20)年;既往吸烟史:有35 例,无21 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8 例,高中以上18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27 例;年龄49~70 岁,平均(60.04±4.61)岁;慢阻肺病程3~8 年,平均(5.18±1.06)年;既往吸烟史:有33 例,无23 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6 例,高中以上20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2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