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研究
![]() |
第1页 |
参见附件(383KB,3页)。
【摘要】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类型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38例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结果皮层前型81例,占34.0%,病灶在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交界区,呈楔型,临床表现偏瘫、经皮层性运动性失语、智能减退等症状。皮层后型92例,占38.6%,病灶在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血的交界区,呈楔型,临床表现为轻偏瘫、情感淡漠为主要表现。皮层下型65例,占27.3%,病灶在大脑中动脉皮层支和深穿支的边缘带,常位于侧脑室额角后外方和基底节区,呈长条状、三角形。结论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诊断主要依据头颅CT、MRI。
【关键词】脑梗塞;核磁共振成像
分水岭梗死(WI),是指相邻两条动脉供血的边缘带局限性缺血损害造成的梗死,在心、脑、肾等器官均可发生,其中以脑最为常见。脑分水岭梗死(CWI),又称边缘带脑梗死、终端带脑梗死、低血流梗死[12]等,多发生在脑内大血管供血区边缘带或基底节区深穿小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偶见于小脑的两条动脉供血交界区的脑组织。近年来由于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新技术的应用,对CWI的定位、病变范围、病因、病理机制提供了可靠证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38例中,男141例,女97例,男女比率为1.4∶1,年龄43~87岁,平均63.2岁。
1.2发病因素
1.2.1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病前有血压降低者87例,占37.5%。在血压降低的患者中,其中17例有心律失常;13例有心肌缺血的表现;5例有心衰;7例患者曾作心脏手术;34例降压药使用不当造成血压过度下降;5例因体液丢失引起血容量下降未及时纠正;5例病因不明。所有患者均先感到头晕数小时之后出现出现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经CT或MRI证实有分水岭梗死。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83KB,3页)。
闄愪簬鏈嶅姟鍣ㄥ帇鍔涳紝缃戠珯閮ㄥ垎淇℃伅鍙緵鐖卞績浼氬憳鎴栨湁涓€瀹氱Н鍒嗙殑娉ㄥ唽浼氬憳娴佽銆�
姝� pdf鍏ㄦ枃 闇€瑕� 5 绉垎锛堝厤璐规敞鍐岀櫥褰曞悗姣忓ぉ鍙互棰嗗彇10涓Н鍒�锛夈€�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实用医药》编辑部联系。
闂佽娴烽弫濠氬磻婵犲洤绐楅柡鍥╁枔閳瑰秴鈹戦悩鍙夋悙婵☆偅锕㈤弻娑㈠Ψ閵忊剝鐝栭悷婊冨簻閹凤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顨呴埢宥夊即閵忕姵鐎梺缁樺姉閸庛倝宕曞畝鍕厽闁逛即娼ф晶顔姐亜鎼搭垱瀚�
闂備浇宕垫慨鏉懨洪妶鍥e亾濮樼厧鐏︽い銏$懇楠炲鏁冮埀顒傜矆閸曨垱鐓熸俊顖濐嚙缁茶崵绱撳蹇斿
闂傚倷鑳堕幊鎾诲触鐎n剙鍨濋幖娣妼绾惧ジ鏌曟繛鐐珔闁告濞婇弻鈩冨緞鐎n亞鍔稿┑鈽嗗灲閹凤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