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的心理表现和护理
第1页 |
参见附件(84KB,1页)。
【关键词】患者;心理表现;护理
在现代医学中,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手术治疗,常常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引起一系列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进行以及术后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碍,使手术顺利进行并获得理想的效果。
1心理表现
1.1配合型一般年轻患者平时身体健康,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有一定文化知识,能认识本身所患的疾病手术后对自己没有更大的组织创伤。如阑尾炎、疝气等清创缝合术,此种类型能主动配合手术,因此能减轻不适和痛苦,使手术顺利完成。
1.2恐惧型坐卧不安,食不知味,夜不能寝,有的见到手术室推车接其他患者,也会吓得浑身发抖,额头出汗,有的手术本来不大,但手术已开始就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全身打颤。用力屏气,还有的生怕出意外,甚至安排后事。
1.3疑虑型患者不太相信医生的诊断或者认为亲属隐瞒自己,抱怀疑态度,有的患者手术后又担心复发,后遗症的存在等。有的得知给他做手术的医生在技术上不足而不信任,想提出让别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又难于启齿,情绪波动,术后疑虑重重。
2心理护理
2.1当患者一进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以热情态度接待患者,主动说明手术的意义,方法以及术中如何配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信心和充分信心。
2.2在麻醉的过程中,护士应守护在患者的身边,同时避免各种声响,以免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手术前后,如出现新病情,护士言谈要谨慎,严重病情注意保密。
2.3对家属要耐心解释,有的见到护理人员进出手术室,经常急于询问手术情况,护理人员虽然工作繁忙,但此时千万不要表现不耐烦和莫不关心的态度,而应该态度和气,亲切耐心地简言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必要时将手术进程告诉家属,以解除他们的顾虑,使他们得到安慰。
2.4手术前要向患者讲明术后的某些不适是正常的,这样手术后患者会表现了忍耐和克制,自觉配合并积极做好各种有益康复的活动,如咳痰、翻身、早日下地活动等。一些特殊手术、如截肢,重要的脏器切除患者往往会产生特殊的心理负担,对术后应引导患者面对现实,帮助患者在病情上取得和谐和平衡,从而主动积极配合,接受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