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20期
编号:11527648
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和治疗(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柏道梁 易正辉
第1页

    参见附件(442KB,3页)。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心理治疗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人口老龄化(即人口中大于65岁的老年人超过7%或大于60岁的老年人超过10%的定义标准判断,目前我国已经步人人口老龄化时代。人至老年期,生理功能、代谢及形态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老年人对内外异常刺激的反应性、适应性、防御性及代偿能力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因此老年人的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老年人一旦患病,起病急,病情都比较凶险,死亡率、致残率高,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常患的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往往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表现为消极失落、孤独恐惧甚至抑郁自杀。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反过来又会对患者健康或疾病的康复带来不利。因此,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调查

    近年来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表现或轻或重,但发生率相当高。以老年人常患的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伴有的抑郁症发生率为例,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年冠心病(CHD)患者有40%左右伴有抑郁症状[1],我国报道[2]的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率约24%,抑郁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见的问题,急性心肌梗死后有精神异常约占55%。抑郁症的发生率虽然因采用的诊断标准、病例来源及评定时间不同而不同,但都提示老年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的几率远高于正常人群;而脑卒中后抑郁(简称PSD)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0%~70%[3],国内外报道的发生率各不相同,但也均表明抑郁症广泛存在于脑卒中患者中。由此可见,老年患者存在心理问题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2老年患者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

    引起老年患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复杂繁多,产生机制仍未明了。以脑卒中后抑郁为例,大多数学者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神经生物学因素,又有社会心理学因素,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就是说,其产生可能是在一定的脑损伤的基础上,加上患者社会、心理等因素的改变,直接导致了抑郁症的产生。近年来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不仅与脑血管疾病的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有关,也与病程、社会家庭心理因素及年龄有关。研究发现[4],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与脑卒中后病程长短有关,超过4~6个月抑郁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长时期内患者将面临许多问题:如工作的丧失,无用感或永远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终日卧床不起,失眠、绝望感,严重地妨碍患者正常活动的恢复。抑郁的发生还与社会、家庭、心理因素有直接关系。患者担心病后工作及生活能力的丧失,对家庭经济的担忧以及顾虑自己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同时缺乏周围人的同情,周围人又缺少对患者的耐心与细心。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大脑功能衰退,丘脑下部功能失调,导致情绪不稳定,故年龄较大的脑卒中患者易患抑郁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4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