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产业转型期市场失灵分析(2)
第1页 |
参见附件(215KB,2页)。
效率极低,有时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在2003年初非典型肺炎流行时期,我们看到了典型的市场失灵。引人注目的首先是商品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以北京为例,起初是与治疗非典有关的药品和医疗品械、用品的价格迅速上涨,人们熟知的有中草药板蓝根、医用口罩、消毒剂、体温表等,后来是以蔬菜、粮食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大幅度涨价。
医患之间对药品的使用与决策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彻底市场化的交易是买卖双方完全自由地进行交换的交易。在医疗和医药行业中,产品和服务的最终购买者是求诊的人——患者和潜在的患者及其家属,而直接面对这些最终买者的医疗服务供给者是医生。按照微观经济学供求关系平衡原理,价格的下降将会导致供给的增长。例如彩电价格下降,根据供求关系将会导致彩电销量大幅上升,直到满足新的供求平衡。可是在药品流通领域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某种药品价格下降时,其销售数量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这就是因为作为需求的最终用户(患者)对药品的使用没有决策权,而具有决策权的用户(医生)对价格不敏感。医疗服务的买者与其卖者相比,在有关医疗服务交易的信息方面处于绝对的劣势。医疗服务的买者与卖者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卖方掌握的大量有关其交易的医疗服务的信息买方根本就不知道。也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掌握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因此会导致医药产业在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市场失灵。
不完全竞争。当某个企业在某个市场中具有市场力量时,该企业就能将其产品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以上,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购买就会比竞争条件下要少,满意程度也会下降。消费者满意度的这种下降是不完全竞争所带来的低效率的典型例子。
4 市场失灵对中国医药产业转型的影响
医药产业中的资源配置扭曲就会给整个社会的福利造成巨大的损害。在医药产业这样信息不对称的行业中,单纯追求盈利的“市场化行为”对整个社会都是极大的伤害。严重的市场失灵会导致患者急需的药品市场根本不能进行生产和供应。行业垄断,其祸害不在于谋取垄断利润,而在于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危害到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往往给资源分配、收入分配带来不利的影响。以市场机制为前提的资源分配、收入分配不平衡,因此便产生了人们利用医疗资源的各种不平等。这从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经济效益来看都是不理想的。对医药产业的成功转型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5 中国医药产业转型期面对市场失灵倾向的对策
政府干预。针对市场失灵的种种表现和危害,政府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基本医疗保健及传染病的预防,是政府应解决的问题。政府应针对医药行业因垄断或其他非竞争性因素的存在以及所引起的竞争的不完整性,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竞争的有效性。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主要方法是实行政府的直接调控和立法的控制。政府的作用不是取消垄断或寡头经济,而是维持有效竞争。政府应保证市场无法发挥作用的外部经济效益的实现并有必要对外部损失成本发挥作用,使外部不经济最小化。实现市场经济稳定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医疗资源分配的手段,政府可以在公共经济管理中,全面实行税收政策和转移开支的政策。另外,也可以通过政府直接干预市场机制,操作价格,以改变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决定着作为直接计划配置资源手段的政府财政,必须介入和参与到政府克服和纠正市场失灵,并且通过自身的收支活动,服务和支持政府的这类干预活动。政府的干预及产业政策调整可以有效地缓解市场失灵,但政府掌握的信息有限,政府只能直接或间接干预经济,但政府干预经济造成的经济扭曲必然是不利的。在经济运行中,最优的办法就是使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内在的缺陷和失灵、失败的客观可能,关键是寻求经济及社会发展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
6 结语
医药产业转型期的市场失灵主要发生在公立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领域,而且主要发生在运行机制上,其程度有限,是有市场失灵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市场失灵。因此,总结和归纳医药产业转型期的市场失灵因素及对策,避免医药产业转型期的完全市场失灵的发生是有实际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美)萨缪尔森(Samuelson),(美)诺德豪斯(Nordhaus)著,萧琛等译.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9.
2 (法)萨拉尼耶(Salanie,B.)著,朱保华,方红生译.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5.
3 (美)史普博(Spulber,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