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21期
编号:11529618
浅谈眩晕的病因与诊断要点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乌云其其格
第1页

    参见附件(84KB,1页)。

     眩晕是感到自身在旋转、摇晃的一种幻觉,是患者对空间定向或平衡感觉的障碍,为内耳前庭功能障碍的表现。

    眩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围绕自己做一定方向的转动,患者有平衡障碍,不能站立,指物偏向倾倒侧,常有眼球震颤,并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脉搏及血压改变等植物神经机能障碍的表现,称为真性眩晕;另一种为无旋转感,只有头昏眼花,头重脚轻,摇晃不稳,甚至跌倒。但指物不偏向一侧,亦无眼球震颤,称为假性眩晕。真性眩晕多为前庭器、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的功能障碍,故又称为前庭系统性眩晕;不属于前庭系统的其他部位病变或因全身性疾病影响到整个脑部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眩晕多不具备旋转性,属于假性眩晕,又称非系统性眩晕。

    常见病因及诊断要点:

    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性眩晕又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

    1 前庭周围性眩晕

    临床上常见的有美尼尔病、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内耳药物中毒(如链霉素、长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这些疾病除有前庭功能障碍引起的眩晕和眼球震颤外,尚有耳响、耳聋等耳蜗症状。

    位置性眩晕和晕动病亦属前庭系统周围性眩晕。位置性眩晕是患者头部处于一定位置时,便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为内耳迷路前庭器官病变所致;晕动病是乘船、坐飞机时,内耳的迷路受到刺激,引起前庭功能障碍,有眩晕、恶心、呕吐,但很少出现眼球震颤。这两种疾病都属前庭系统眩晕,但出现耳蜗症状者少见。

    2 前庭中枢性眩晕

    脑干、小脑、大脑有病变时亦可引起眩晕。这是因为人体平衡的维持有赖于视觉、本体觉及前庭系统(称平衡三联)的协同调节。外界刺激通过上述诸感受器传入至小脑、皮质下中枢、前庭诸核及红核等,不断地进行反射调节,使机体在运动中保持平衡,又可经皮质下中枢传向大脑,使平衡更为完善,故脑干、小脑、大脑有病变时可出现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延髓外侧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都可引起眩晕。这是因为前庭核是脑干中最大的核块,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供血不足,极易影响前庭系统功能。

    总之,临床时应掌握上述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方能做出眩晕的病因诊断。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