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28期
编号:11527437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一期手术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8期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感染性疾病,处理不当易形成肛瘘而需2次手术。我们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替代单纯的切开引流手术治疗急性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均能使患者伤口愈合后无肛瘘形成。现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58例急性直肠肛管周围脓肿随机采用一期根治切开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手术两种方法的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20~62岁,平均36岁。单纯切开引流组(A 组)26例,一期根治手术(B组)32例。脓肿部位:皮下脓肿A组18例,B组21例;坐骨肛管间隙脓肿A组5例,B组7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A组3例,B组4例。

    1.2 手术方法

    1.2.1 皮下脓肿或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在骶管麻醉下进行手术,使肛门能充分松弛,在肛周皮肤红肿触痛最明显或波动感最明显处,与肛门呈放射状作一小切口,用探针经脓腔在齿线平面寻找出内口,探针由内口引出,以探针为引导用电刀完全切开内口及脓腔壁,清除脓液后,以红霉素软管纱条填塞引流。
, http://www.100md.com
    1.2.2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采用经直肠内引流的方法,在骶管麻醉下使肛门充分松弛后,先在直视下经肛门由直肠壁隆起最明显处用9号穿刺针穿刺抽得脓液后, 用电刀切开穿刺处肠壁进入脓腔, 充分排空脓液后, 脓腔内留置一伞状橡胶导管,经肛门引出,并固定在肛周皮肤上,经引流导管每天用0.2%甲硝唑液冲洗,2次/d,至无脓液流出止。

    1.3 结果 A组:18例皮下脓肿有8例形成瘘管需再次手术;5例坐骨肛管间隙脓肿4例切开引流后再次发生脓肿需再次引流;3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均因引流不畅再次发生脓肿需再次手术引流。B组:无一例需再次手术,均一期愈合,无后遗症。本组58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肛门失禁。

    2 讨论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感染性疾病,最终可形成肛瘘。本病常发生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为4∶1 。直肠肛管周围有丰富的蜂窝状脂肪组织,故在肛窦炎和肛腺感染的基础上,易引起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另外,粪便擦伤、肛裂、血栓性外痔、肛周皮肤疖肿、肛管直肠手术感染,内痔及直肠脱垂行注射治疗时感染也易并发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关于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治疗,其原则同其他部位脓肿一样,即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手术切开引流。应用传统的单纯切开引流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其总的瘘管形成及脓肿复发率较高,往往需2次手术或引流。本组患者采用一期根治切开术,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无一例肛瘘形成,避免了2次手术。本手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脓肿变肛瘘,再按肛瘘的治疗原则一次性处理。即在切开排脓的同时,找出感染内口,并予以切开使其开放,以保证引流的通畅。因此,手术的关键:一是要找出感染内口,因病变部位炎性反应明显,组织疏松,探针探查时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操作,以防假道形成,致手术失败[1]。二是要通畅引流,保持切口由深到浅、由里到外逐渐生长愈合,避免切口边缘皮肤过早靠拢愈合,形成新的内口[2]。为此,笔者体会是:努力找出感染内口。置于切口内的油纱条不宜过早取出,通常于术后24~48 h,患者第1次排便时自行脱落。以后每次排便后先坐浴再换药,每次换药都必须把油纱条填满伤口,避免切口边缘靠拢而过早愈合。对骨盆直肠间隙脓肿,采用此手术方法,不但避免了瘘管的形成,而且避免了肛门失禁的危险。但关键是置于脓腔内的引流管不要拔除过早,用0.2%甲硝唑液行脓腔冲洗2次/d,至脓腔缩小、基本无脓性液体流出时止,一般需1周左右。

    参考文献

    1 陈之白.现代外科治疗学.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197.

    2 石美鑫,等.实用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696., 百拇医药(徐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