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
【关键词】 肝舒合剂;苦参素;慢性乙型肝炎
1992~1994年中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 000万,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我们应用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3例来源于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单盲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15~50岁,平均(32.69±10.41)岁,病程13~50个月,平均(33±19)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2~325 IU/L。对照组71例:其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16~52岁,平均(30.63±9.51)岁,病程11~48个月,平均(31±20)个月。ALT 34~351 IU/L。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肝病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且病毒呈活动性复制:①肝炎病史半年以上或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慢性肝炎;②HBsAg(+)、HBeAg(+) 和HBV-DNA(+)。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ALT≤正常值10倍,总胆红素(TBIL)≤34.2 μmol/L; ③年龄14~60岁。
1.4 排除标准 ①重叠嗜肝病毒感染;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肝硬化或癌症;④乙醇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肝舒合剂(基本药物:党参15 g、黄芪30 g、茯苓12 g、白术10 g、山药30 g、当归12 g、柴胡15 g、赤芍15 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 g、紫草15 g、菟丝子15 g、女贞子10 g、黄精10 g、全瓜蒌30 g、丹参15 g、甘草6 g等)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酌情加减。由我院制剂室用天津三延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ZY150K-1型自动煎药包装机煎药并包装,每袋150 ml,2次/d, 150 ml/次。于餐后半小时服用,连用180 d。苦参素注射液(宁夏绿谷药业生产,200 mg/支,批号20030118)600 mg,1次/d,肌内注射,连用180 d。对照组单用干扰素安福隆(IFNa-2b)(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S20000020) 500 MU肌内注射,前10 d为1次/d,此后为隔日1次,连用180 d。治疗期两组患者均不使用降酶药物及其他抗病和免疫调节药物。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T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b)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在治疗阶段的0、3、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各检测1次。血清病毒学指标包括HBV-M(ELISA法)及HBV-DNA(PCR法)。同样在治疗阶段的第0、3、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各检测1次。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①完全应答(显效):ALT复常,HBV-DNAHBsAgHBeAg均阴性 ;②部分应答(有效):ALT复常,HBV-DNA 、HBeAg阴转,但HBsAg仍阳性;③无应答(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④持续应答:完全应答(显效)或部分应答(有效)者,停药6个月仍为显效或有效者。
3.2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72例中HBeAg 、HBV-DNA同时阴转伴血清ALT正常者23例,部分应答率32.39%。对照组分别为21例,占29.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6个月治疗组显效2例、有效18例,持续应答率27.78%,对照组分别为0例、10例,占14.08%。治疗组持续应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3 两组不同时间HBeAg、HBV-DNA阴转率比较 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在治疗阶段的第3、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分别为16.67%、12.5%、36.11%、33.33%、40.28%、30.56%;对照组HBeAg、HBV-DNA阴转率在治疗阶段的第3、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分别为15.49%、11.27%、33.8%、30.99%、23.94%、15.49%。治疗6个月,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4 两组血清ALT复常率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ALT高于正常者分别为70%和68%,治疗后两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70%、5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两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78.75%和60.29%。与治疗后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递增,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5 不良反应 苦参素注射局部出现硬结,发生率5.56%;干扰素除流感样症候群外,尚有一过性骨髓抑制,发生率12.68%,未影响治疗。
4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与正虚有很大关系,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以致脾肾亏虚、加上湿热痰毒蕴结不解,日久化火,耗损肝肾阴血。湿热疫毒之邪能长期潜伏于人体内,其原因首先在于人体正气不能祛邪外出,正邪之间处于长期对峙的局面,肝之藏血,湿热疫毒侵犯肝体,必及营血,毒伏血分则血行不畅而血瘀;另外,肝病易犯脾;脾病健运失司,以致痰湿内生,如此疫毒痰瘀互相交结,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缠绵难愈之势。临床治疗以扶正解毒、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为基本原则,肝舒合剂中党参、黄芪、甘草健脾益气;山药黄精性味平和,补阴而不滞腻,补益脾肾阴精;当归养血又兼活血;菟丝子、女贞子补益先天之本,有肝肾同源之意;柴胡疏肝,调理气机;茯苓、白术健脾祛湿;全瓜蒌散结涤痰、补气宽胸、润肠通便,既能祛除痰瘀胶结之痰邪,又能使毒邪从大便而去。毒伏血分,用药当力求入血解毒,故选用紫草、百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活血解毒;丹参、赤芍凉血活血,有利于血分毒热清除,对于瘀血留着肝脏尤为适宜。全方共奏扶正解毒、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之功效。苦参素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应,与肝舒合剂配合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打破免疫耐受而进行HBV的免疫清除。同时发现,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能有效抑制HBeAg、HBV-DNA,且与疗程呈正相关。, 百拇医药(张安娜 刘瑞霞)
1992~1994年中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 000万,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我们应用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3例来源于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单盲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15~50岁,平均(32.69±10.41)岁,病程13~50个月,平均(33±19)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2~325 IU/L。对照组71例:其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16~52岁,平均(30.63±9.51)岁,病程11~48个月,平均(31±20)个月。ALT 34~351 IU/L。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肝病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且病毒呈活动性复制:①肝炎病史半年以上或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慢性肝炎;②HBsAg(+)、HBeAg(+) 和HBV-DNA(+)。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ALT≤正常值10倍,总胆红素(TBIL)≤34.2 μmol/L; ③年龄14~60岁。
1.4 排除标准 ①重叠嗜肝病毒感染;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肝硬化或癌症;④乙醇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肝舒合剂(基本药物:党参15 g、黄芪30 g、茯苓12 g、白术10 g、山药30 g、当归12 g、柴胡15 g、赤芍15 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 g、紫草15 g、菟丝子15 g、女贞子10 g、黄精10 g、全瓜蒌30 g、丹参15 g、甘草6 g等)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酌情加减。由我院制剂室用天津三延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ZY150K-1型自动煎药包装机煎药并包装,每袋150 ml,2次/d, 150 ml/次。于餐后半小时服用,连用180 d。苦参素注射液(宁夏绿谷药业生产,200 mg/支,批号20030118)600 mg,1次/d,肌内注射,连用180 d。对照组单用干扰素安福隆(IFNa-2b)(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S20000020) 500 MU肌内注射,前10 d为1次/d,此后为隔日1次,连用180 d。治疗期两组患者均不使用降酶药物及其他抗病和免疫调节药物。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T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b)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在治疗阶段的0、3、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各检测1次。血清病毒学指标包括HBV-M(ELISA法)及HBV-DNA(PCR法)。同样在治疗阶段的第0、3、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各检测1次。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①完全应答(显效):ALT复常,HBV-DNAHBsAgHBeAg均阴性 ;②部分应答(有效):ALT复常,HBV-DNA 、HBeAg阴转,但HBsAg仍阳性;③无应答(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④持续应答:完全应答(显效)或部分应答(有效)者,停药6个月仍为显效或有效者。
3.2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72例中HBeAg 、HBV-DNA同时阴转伴血清ALT正常者23例,部分应答率32.39%。对照组分别为21例,占29.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6个月治疗组显效2例、有效18例,持续应答率27.78%,对照组分别为0例、10例,占14.08%。治疗组持续应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3 两组不同时间HBeAg、HBV-DNA阴转率比较 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在治疗阶段的第3、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分别为16.67%、12.5%、36.11%、33.33%、40.28%、30.56%;对照组HBeAg、HBV-DNA阴转率在治疗阶段的第3、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分别为15.49%、11.27%、33.8%、30.99%、23.94%、15.49%。治疗6个月,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4 两组血清ALT复常率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ALT高于正常者分别为70%和68%,治疗后两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70%、5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两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78.75%和60.29%。与治疗后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递增,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5 不良反应 苦参素注射局部出现硬结,发生率5.56%;干扰素除流感样症候群外,尚有一过性骨髓抑制,发生率12.68%,未影响治疗。
4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与正虚有很大关系,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以致脾肾亏虚、加上湿热痰毒蕴结不解,日久化火,耗损肝肾阴血。湿热疫毒之邪能长期潜伏于人体内,其原因首先在于人体正气不能祛邪外出,正邪之间处于长期对峙的局面,肝之藏血,湿热疫毒侵犯肝体,必及营血,毒伏血分则血行不畅而血瘀;另外,肝病易犯脾;脾病健运失司,以致痰湿内生,如此疫毒痰瘀互相交结,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缠绵难愈之势。临床治疗以扶正解毒、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为基本原则,肝舒合剂中党参、黄芪、甘草健脾益气;山药黄精性味平和,补阴而不滞腻,补益脾肾阴精;当归养血又兼活血;菟丝子、女贞子补益先天之本,有肝肾同源之意;柴胡疏肝,调理气机;茯苓、白术健脾祛湿;全瓜蒌散结涤痰、补气宽胸、润肠通便,既能祛除痰瘀胶结之痰邪,又能使毒邪从大便而去。毒伏血分,用药当力求入血解毒,故选用紫草、百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活血解毒;丹参、赤芍凉血活血,有利于血分毒热清除,对于瘀血留着肝脏尤为适宜。全方共奏扶正解毒、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之功效。苦参素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应,与肝舒合剂配合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打破免疫耐受而进行HBV的免疫清除。同时发现,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能有效抑制HBeAg、HBV-DNA,且与疗程呈正相关。, 百拇医药(张安娜 刘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