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应激源诱发大鼠实验性高血压效果观察
【摘 要】 目的 利用电刺激加噪音为复合应激源作慢性应激刺激大鼠,诱发形成稳定的实验性高血压模型。方法 采用低频、低压交流电电击大鼠足底并同时给予噪音实施应激刺激28 d,测定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应激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血压显著升高;心率明显增快。结论 以电刺激加噪音刺激作为复合应激源作为慢性应激刺激的方法,在诱发动物实验性高血压中是可行的。
【关键词】 复合应激源;慢性应激;高血压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1]。应激可引起机体的一系列变化,并可能就此引发疾病[2]。复制理想的应激性疾病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应激性疾病的发病原理和防治的关键[3]。为此,我们采用近乎于干扰人类的应激源的低频、低压交流电电击足底并结合噪音的复合刺激的方法,探讨其在诱发应激性动物实验性高血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http://www.100md.com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选用成年SPF级SD大鼠1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80~250 g,购于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给予混合饲料和纯净水饲养。利用乱数表(即随机数表)对16只动物进行随机分组,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电击加噪音应激组(8只)。
1.2 仪器 MG-2型迷宫刺激器,Med 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南京美易公司生产),YP100型压力换能器。
1.3 实验条件 把应激组大鼠分别放在MG-2型迷宫刺激器的分格箱中,用低频、低压交流电电击大鼠足底并结合100 dB工业噪音同步刺激。具体刺激方法如下。
第1周:电刺激强度30 V,刺激频率2 Hz,合并100 dB工业噪音同步刺激,每隔30 min刺激1 min,持续2.5 h,上下午各1次;第2周:电刺激强度、频率和噪音分贝同上,同步刺激,每隔20 min刺激30 min,持续2.5 h,上下午各1次;第3周:电刺激强度、频率和噪音分贝同上,同步刺激,每隔30 min刺激60 min,持续2.5 h,上下午各1次;第4周:电刺激强度40 V,频率和噪音分贝同上,同步刺激,每隔30 min刺激60 min,持续2.5 h,上下午各1次。
, 百拇医药
刺激过程中,噪音源置于电刺激箱之外,不与大鼠产生直接接触。除施加复合应激源刺激外,应激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的饲养条件和环境一致,均在正常条件下饲养。
1.4 大鼠血压和心率的测定 应激刺激完成后(第5周),用20%乌拉坦(5 ml/kg)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麻醉,行气管插管,并采用左颈总动脉插管,连接Med 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采集记录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
1.5 实验数据统计 得出的实验数据用Excel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取方差分析检验。
2 结果
2.1 慢性应激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从图1结果可以看到,应激组大鼠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通过统计学对数据进行分析,提示其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5=。
, 百拇医药
2.2 慢性应激对正常大鼠心率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应激组大鼠的平均心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快,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提示以该应激源作应激刺激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3 讨论
本项探究性实验以电刺激加噪音刺激为复合应激源,慢性刺激诱发大鼠形成高血压,应激组大鼠的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以该应激源作应激刺激对心血管系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在本项应激刺激诱发大鼠高血压的实验中,除应激刺激对机体直接产生的生理影响之外,应激刺激还可造成动物心理紧张状态,心理上的改变进一步影响其生理功能,引发起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增强,其主要路径为:①交感神经活动的相对亢进,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入血增多,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血管的α、β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②心理上的改变,促进血液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从而使血液中的醛固酮、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醛固酮、糖皮质激素通过增强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使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增强,产生缩血管作用,导致血压升高。当机体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下时,通过上述路径由此而形成应激性动物高血压,其形成机理可能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相似。
, 百拇医药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正生活、工作在有着各种慢性应激源的刺激环境中,如噪音、强光、辐射、剧烈的环境温度变化等,由此也就可能引发各种应激性疾病。因此,在研究相关应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治疗手段的科学研究中,建立各种与人类应激性疾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就成为关键[4]。利用电击足底和噪音同步刺激作慢性应激,诱发高血压疾病动物模型,它的建立方法与疾病形成过程和人类的原发性应激性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相近;并且,以电刺激加噪音刺激作为复合应激源的实验方法在诱发大鼠高血压疾病中是有效的和简易可行的。建立适宜的慢性应激性疾病动物模型对探讨和研究应激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复杂机理,寻求防治该疾病的有效途径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惠铭.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44.
2 郭金龙.应激医学研究进展.实用医学杂志,2003,20(2):151-152.
3 吕俊华,钟玲.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模型的评价.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9):916-919.
4 潘治.噪音环境导致高血压. 人民日报, 2003.03.04., http://www.100md.com(吴蓥龙 邱贵平 陈映笑 董艳芬 梁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