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身护理
【关键词】 脑血管病;心理状态;心身护理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该病患者有一般健康人的心理特点,也有其特殊表现[1]。为增强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对部分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健康人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便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制定心身护理措施,使患者更好地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51 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男32 例,女19 例,年龄56~85 岁,患者均确诊为脑血管病。同时随机选取51例身体健康者为对照组。年龄和性别构成与患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汪向东[2]、王田福[3]的标准进行评定。
2 结果
本组51例,孤独14例,焦虑28例,怀疑8例,敏感16例,悲观10例,绝望6例。对照组51例,孤独9例,焦虑2例,怀疑1例,敏感5例,悲观1例,绝望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http://www.100md.com
脑血管病患者与健康人心理状态明显存在差异,患者的孤独感、焦虑感、怀疑感、人际关系敏感、悲观感、绝望感6个方面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大多数患者都同时具有两个以上心理状态。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对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应付健康问题和治疗所带来的压力,保持患者最佳心理状态。对脑血管患者应采取整体心身护理方法。
3.1 孤独心理 是以苦闷、寡欢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症状。患者离开亲人来医院进行住院治疗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急性期患者须卧床休息,从热闹繁杂的外界来到安静的医院,接触的人少了,亲属朋友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常来陪伴,患者心理上常会失衡,产生孤独、抑郁感。护理方法应以热情、和蔼、关心、帮助为主。患者人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语言和蔼可亲,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使患者很快摆脱孤独感,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放心和产生安全感,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躯体疾病的康复。
, 百拇医药
3.2 焦虑心理 一般指那些烦躁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如震颤。初次来院的人不了解自己的疾病性质和预后,会产生期待性焦虑。对一些常规检查和治疗的手段与方法不信任,认为会对自身造成伤害,高度焦虑,可增加生理或心理负担,从而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护理方法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多向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及时向患者传递治疗效果,分析感受,增强信心,解除焦虑。
3.3 怀疑心理 指无根据地猜测意断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法和其他事情。这类患者对自己所患病症持怀疑态度,服药时怀疑自己的病无法治疗,表现在做各种辅助检查时不积极,认为检查结果不可靠,认为医护人员在隐瞒自己,因而表现为消极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身护理方法。生活上多关心患者,多向患者分析病情以及治疗目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控和自我调节能力,变怀疑、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3.4 敏感心理 包括人际关系敏感和情绪敏感。前者指个人自卑与健康人相比时更加突出,在人际交往中心神不安。后者指患者感情脆弱,思维单纯幼稚,有“童心复萌”的表现。这类患者在人际交流中有强烈自我意识与消极的期待,如对别人责备求全,感到别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这种情绪对患者身心影响很大,时而脾气暴发,烦恼、激动、摔物、与别人争吵,不易控制。对这类患者需要调整好他(她)们的情绪。具体方法是维护患者的自尊心,耐心、体贴、理解患者,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抚慰患者,将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最初的信任格局之中,让患者体会到相互信任所带的愉快情绪,改变其原有思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 http://www.100md.com
3.5 悲观心理 由于脑血管病患者多为老年人,机体各种功能都有所衰退,加上该类患者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病情恢复较慢,患者情绪不稳定,对病情能否治好失去信心。表现在原有疾病基础上,自述躯体不适感加重,并多伴有失眠、食欲欠佳、精神差。护理方法以关心、疏导、体贴、爱护为主。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的病情,从爱护患者的角度多安慰患者,主动关心患者的生活,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治疗,使这类患者改变悲观失望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3.6 绝望心理 指对病情有所了解,顾虑极多,认为治愈无望,从而失去治疗信心。此类患者多见于知识阅历比较丰富或对医学有所了解的中年知识分子或老干部、老医务人员。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发作,加之患者对病情和预后有所了解。家人与子女亲友体贴关心不够,从而丧失了坚持进行治疗的信心,产生了绝望感。表现为沉默寡言,极度消沉,拒绝打针服药,甚至有自杀念头。护理方法以关心、帮助、安慰、激励为主,多与患者谈心,与患者分析病情和预后,做好心理安慰,促进患者的心理转变,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 百拇医药
除以上针对不同心理状态,实施不同心身护理方法外,还应加强环境、饮食、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锻炼等护理。
4 小结
脑血管病患者,病后心理状态均有明显改变,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建立可行的整体护理方式和方法,寻求疾病康复的心身护理措施。以上的护理措施就是通过对患者在心理上进行安慰、支持、理解、保证、疏导以及身体、环境等方面的关心帮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皇甫恩.护理心理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4.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33-66.
3 王田福.护理心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85:126-128., http://www.100md.com(张 岚)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该病患者有一般健康人的心理特点,也有其特殊表现[1]。为增强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对部分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健康人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便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制定心身护理措施,使患者更好地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51 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男32 例,女19 例,年龄56~85 岁,患者均确诊为脑血管病。同时随机选取51例身体健康者为对照组。年龄和性别构成与患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汪向东[2]、王田福[3]的标准进行评定。
2 结果
本组51例,孤独14例,焦虑28例,怀疑8例,敏感16例,悲观10例,绝望6例。对照组51例,孤独9例,焦虑2例,怀疑1例,敏感5例,悲观1例,绝望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http://www.100md.com
脑血管病患者与健康人心理状态明显存在差异,患者的孤独感、焦虑感、怀疑感、人际关系敏感、悲观感、绝望感6个方面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大多数患者都同时具有两个以上心理状态。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对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应付健康问题和治疗所带来的压力,保持患者最佳心理状态。对脑血管患者应采取整体心身护理方法。
3.1 孤独心理 是以苦闷、寡欢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症状。患者离开亲人来医院进行住院治疗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急性期患者须卧床休息,从热闹繁杂的外界来到安静的医院,接触的人少了,亲属朋友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常来陪伴,患者心理上常会失衡,产生孤独、抑郁感。护理方法应以热情、和蔼、关心、帮助为主。患者人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语言和蔼可亲,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使患者很快摆脱孤独感,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放心和产生安全感,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躯体疾病的康复。
, 百拇医药
3.2 焦虑心理 一般指那些烦躁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如震颤。初次来院的人不了解自己的疾病性质和预后,会产生期待性焦虑。对一些常规检查和治疗的手段与方法不信任,认为会对自身造成伤害,高度焦虑,可增加生理或心理负担,从而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护理方法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多向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及时向患者传递治疗效果,分析感受,增强信心,解除焦虑。
3.3 怀疑心理 指无根据地猜测意断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法和其他事情。这类患者对自己所患病症持怀疑态度,服药时怀疑自己的病无法治疗,表现在做各种辅助检查时不积极,认为检查结果不可靠,认为医护人员在隐瞒自己,因而表现为消极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身护理方法。生活上多关心患者,多向患者分析病情以及治疗目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控和自我调节能力,变怀疑、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3.4 敏感心理 包括人际关系敏感和情绪敏感。前者指个人自卑与健康人相比时更加突出,在人际交往中心神不安。后者指患者感情脆弱,思维单纯幼稚,有“童心复萌”的表现。这类患者在人际交流中有强烈自我意识与消极的期待,如对别人责备求全,感到别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这种情绪对患者身心影响很大,时而脾气暴发,烦恼、激动、摔物、与别人争吵,不易控制。对这类患者需要调整好他(她)们的情绪。具体方法是维护患者的自尊心,耐心、体贴、理解患者,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抚慰患者,将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最初的信任格局之中,让患者体会到相互信任所带的愉快情绪,改变其原有思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 http://www.100md.com
3.5 悲观心理 由于脑血管病患者多为老年人,机体各种功能都有所衰退,加上该类患者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病情恢复较慢,患者情绪不稳定,对病情能否治好失去信心。表现在原有疾病基础上,自述躯体不适感加重,并多伴有失眠、食欲欠佳、精神差。护理方法以关心、疏导、体贴、爱护为主。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的病情,从爱护患者的角度多安慰患者,主动关心患者的生活,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治疗,使这类患者改变悲观失望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3.6 绝望心理 指对病情有所了解,顾虑极多,认为治愈无望,从而失去治疗信心。此类患者多见于知识阅历比较丰富或对医学有所了解的中年知识分子或老干部、老医务人员。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发作,加之患者对病情和预后有所了解。家人与子女亲友体贴关心不够,从而丧失了坚持进行治疗的信心,产生了绝望感。表现为沉默寡言,极度消沉,拒绝打针服药,甚至有自杀念头。护理方法以关心、帮助、安慰、激励为主,多与患者谈心,与患者分析病情和预后,做好心理安慰,促进患者的心理转变,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 百拇医药
除以上针对不同心理状态,实施不同心身护理方法外,还应加强环境、饮食、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锻炼等护理。
4 小结
脑血管病患者,病后心理状态均有明显改变,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建立可行的整体护理方式和方法,寻求疾病康复的心身护理措施。以上的护理措施就是通过对患者在心理上进行安慰、支持、理解、保证、疏导以及身体、环境等方面的关心帮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皇甫恩.护理心理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4.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33-66.
3 王田福.护理心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85:126-128., http://www.100md.com(张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