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乳腺增生62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 中药;乳腺增生症;治疗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在数量和形态上异常,形成可触及的肿块,其病理形态多样,命名亦不统一[1]。由于该病发生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且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腺癌相混。自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以来,笔者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和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62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均为门诊女患者,年龄21~ 5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3年。所有患者均有乳房胀痛症状。查体可触及一侧或双侧乳房内有颗粒状、片状或索条物,多数边缘不清,有压痛之结块。经彩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1987年6月南通)制定的诊断标准[2]。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2.1 自拟方 柴胡15 g,黄芩6 g,夏枯草30 g,牡蛎30 g,郁金15 g,川楝子15 g,青皮10 g,香附10 g,皂刺10 g,鹿角片10 g,麦芽30 g,王不留行15 g。脾虚者加党参10 g,白术12 g;乳头溢液者加牡丹皮10 g,栀子10 g,肿块硬韧难消者加炮山甲10 g,水蛭6 g。
2.2 用法 月经干净后用自拟方加二仙汤服10剂,然后再用自拟方加昆布9 g,海藻9 g,三棱10 g,莪术10 g服至月经来潮。大枣五枚为引,每日一剂,2次/d,水煎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
2.3 治疗结果 痊愈30例,占48%;显效27例,占44%;有效3例,占5%;无效2例,占3%。
3 典型病例
张某,女,36岁,工人。2006年10月6日就诊。双侧乳房胀痛不适3个月有余。每逢月经来潮或劳累时为甚。曾服乳康片2个月,症状未能缓解。检查:双乳可触及形态不等的增生结节,边界不很清楚,中等硬度,可推移,有明显的触痛感。四维彩超检查提示,双乳腺小叶回声不均,分布不均,可有散在网格样回声增强区,左乳外上方可见0.6 cm×0.8 cm低回声结节。双侧乳腺增生。舌红苔薄黄,脉细涩。诊断为双侧乳腺增生。治宜理气活血,软坚散结。方药:柴胡15 g,黄芩6 g,夏枯草30 g,牡蛎30 g,郁金15 g,川楝子15 g,青皮10 g,香附10 g,皂刺10 g,鹿角片10 g,麦芽30 g,王不留行15 g,昆布9 g,海藻9 g,三棱10 g,莪术10 g,大枣五枚拾剂。水煎服每日2次。10月17日二诊,乳痛消失,触其结块显缩小,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继服上方2个月,患者自觉症状和体征均消失,经四维彩超检查提示增生块基础吸收。
, 百拇医药
4 讨论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单纯性增生和囊性增生[3]。通常认为,单纯性增生属于生理变化范畴,囊性增生属于病理性变化,并有癌前病变之嫌。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因素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特别与卵巢分泌黄体素不足及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所致。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且有致内分泌紊乱的缺点。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上皮增生性疾病,多见于25~45岁女性,男性也偶有发生。其有许多命名,如乳腺腺瘤、纤维性增生、囊性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等等。病理变化呈多样性改变,可分为弥漫性与局限性增生两类。可分为小叶内、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也可分为腺泡和导管增生,还可形成局限性纤维化。增生可导致小叶、小管及末稍扩张,形成囊肿。因其多种上皮细胞增生或非典型增生、高度增生等与乳腺癌有相关的关系,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病理变化的多样性导致声像图像的复杂多样化。
乳腺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与女性雌激素分泌代谢紊乱有关,而代谢紊乱又与人的精神因素、情绪波动、高脂饮食、糖摄入过多、生活习惯、空气污染、药物及其他疾病影响相连。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卵巢功能紊乱、黄体生成素减少、雌激素量增多与孕激素二者之间比例失调等均可成为发病的原因。
, http://www.100md.com
乳腺增生属于祖国医学乳癖范围,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怒伤肝、肝气(阳)虚、肾阳虚所致。中医学认为,肝肾不调,肝气郁结,瘀阻痰结是其发病的机理所在。肝气郁结、肝气(阳)虚均为肝气疏泄不及而郁结,而肾阳虚为肾阳不能温煦肝阳致肝气郁结,乳腺肿块,因寒、痰、气、瘀互结而成,起始于肝终于肾。阳气衰诸症峰起,乳房也不例外。其症状与体征为乳房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关,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可有触痛,部分患者乳头可有溢液瘙痒,或伴有畏寒怕冷、腰膝小腹冷痛。其治则应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温补肝肾。方中用柴胡、香附、青皮、川楝子、黄芩等疏肝理气,消肿止痛;三棱、莪术、皂刺、郁金、王不留行等活血化瘀;夏枯草、牡蛎、海藻、昆布软坚散结;鹿角片温补肾阳,生用有行血消肿之功;莪术还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机体“高凝”状态和增进免疫功能。二仙汤调理冲任。诸药合用,既可调理肝肾,理气活血,软坚散结;叉可调整紊乱的内分泌系统,促进纤维组织新陈代谢,缓解增生局部缺血,减轻疼痛,使变态的组织修正。
参考文献
1 房培芹,崔英先,王芳.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现状.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94-95.
2 张艳萍,樊清莲,李梅春.中药治疗乳腺增生30例临床分析.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91):9005-9006.
3 尹晓云,陈玉华.中药治疗乳腺增生500例临床总结.内蒙古中医药,2001,20(1):10., 百拇医药(张 军)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在数量和形态上异常,形成可触及的肿块,其病理形态多样,命名亦不统一[1]。由于该病发生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且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腺癌相混。自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以来,笔者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和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62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均为门诊女患者,年龄21~ 5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3年。所有患者均有乳房胀痛症状。查体可触及一侧或双侧乳房内有颗粒状、片状或索条物,多数边缘不清,有压痛之结块。经彩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1987年6月南通)制定的诊断标准[2]。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2.1 自拟方 柴胡15 g,黄芩6 g,夏枯草30 g,牡蛎30 g,郁金15 g,川楝子15 g,青皮10 g,香附10 g,皂刺10 g,鹿角片10 g,麦芽30 g,王不留行15 g。脾虚者加党参10 g,白术12 g;乳头溢液者加牡丹皮10 g,栀子10 g,肿块硬韧难消者加炮山甲10 g,水蛭6 g。
2.2 用法 月经干净后用自拟方加二仙汤服10剂,然后再用自拟方加昆布9 g,海藻9 g,三棱10 g,莪术10 g服至月经来潮。大枣五枚为引,每日一剂,2次/d,水煎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
2.3 治疗结果 痊愈30例,占48%;显效27例,占44%;有效3例,占5%;无效2例,占3%。
3 典型病例
张某,女,36岁,工人。2006年10月6日就诊。双侧乳房胀痛不适3个月有余。每逢月经来潮或劳累时为甚。曾服乳康片2个月,症状未能缓解。检查:双乳可触及形态不等的增生结节,边界不很清楚,中等硬度,可推移,有明显的触痛感。四维彩超检查提示,双乳腺小叶回声不均,分布不均,可有散在网格样回声增强区,左乳外上方可见0.6 cm×0.8 cm低回声结节。双侧乳腺增生。舌红苔薄黄,脉细涩。诊断为双侧乳腺增生。治宜理气活血,软坚散结。方药:柴胡15 g,黄芩6 g,夏枯草30 g,牡蛎30 g,郁金15 g,川楝子15 g,青皮10 g,香附10 g,皂刺10 g,鹿角片10 g,麦芽30 g,王不留行15 g,昆布9 g,海藻9 g,三棱10 g,莪术10 g,大枣五枚拾剂。水煎服每日2次。10月17日二诊,乳痛消失,触其结块显缩小,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继服上方2个月,患者自觉症状和体征均消失,经四维彩超检查提示增生块基础吸收。
, 百拇医药
4 讨论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单纯性增生和囊性增生[3]。通常认为,单纯性增生属于生理变化范畴,囊性增生属于病理性变化,并有癌前病变之嫌。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因素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特别与卵巢分泌黄体素不足及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所致。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且有致内分泌紊乱的缺点。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上皮增生性疾病,多见于25~45岁女性,男性也偶有发生。其有许多命名,如乳腺腺瘤、纤维性增生、囊性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等等。病理变化呈多样性改变,可分为弥漫性与局限性增生两类。可分为小叶内、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也可分为腺泡和导管增生,还可形成局限性纤维化。增生可导致小叶、小管及末稍扩张,形成囊肿。因其多种上皮细胞增生或非典型增生、高度增生等与乳腺癌有相关的关系,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病理变化的多样性导致声像图像的复杂多样化。
乳腺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与女性雌激素分泌代谢紊乱有关,而代谢紊乱又与人的精神因素、情绪波动、高脂饮食、糖摄入过多、生活习惯、空气污染、药物及其他疾病影响相连。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卵巢功能紊乱、黄体生成素减少、雌激素量增多与孕激素二者之间比例失调等均可成为发病的原因。
, http://www.100md.com
乳腺增生属于祖国医学乳癖范围,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怒伤肝、肝气(阳)虚、肾阳虚所致。中医学认为,肝肾不调,肝气郁结,瘀阻痰结是其发病的机理所在。肝气郁结、肝气(阳)虚均为肝气疏泄不及而郁结,而肾阳虚为肾阳不能温煦肝阳致肝气郁结,乳腺肿块,因寒、痰、气、瘀互结而成,起始于肝终于肾。阳气衰诸症峰起,乳房也不例外。其症状与体征为乳房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关,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可有触痛,部分患者乳头可有溢液瘙痒,或伴有畏寒怕冷、腰膝小腹冷痛。其治则应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温补肝肾。方中用柴胡、香附、青皮、川楝子、黄芩等疏肝理气,消肿止痛;三棱、莪术、皂刺、郁金、王不留行等活血化瘀;夏枯草、牡蛎、海藻、昆布软坚散结;鹿角片温补肾阳,生用有行血消肿之功;莪术还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机体“高凝”状态和增进免疫功能。二仙汤调理冲任。诸药合用,既可调理肝肾,理气活血,软坚散结;叉可调整紊乱的内分泌系统,促进纤维组织新陈代谢,缓解增生局部缺血,减轻疼痛,使变态的组织修正。
参考文献
1 房培芹,崔英先,王芳.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现状.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94-95.
2 张艳萍,樊清莲,李梅春.中药治疗乳腺增生30例临床分析.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91):9005-9006.
3 尹晓云,陈玉华.中药治疗乳腺增生500例临床总结.内蒙古中医药,2001,20(1):10., 百拇医药(张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