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农村中医卫生技术人员尽快步入信息网络时代
【关键词】 农村;中医;卫生技术人员;信息网络
近几年来,虽然加大农村卫生投入、进行全面的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已在全国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服务质量、服务设备等远远满足不了广大民众的需求,矛盾依旧突出,特别是农村地区。在这里就中医方面浅谈一下看法。
1 传统的中医模式与现代医疗规则
从2002年至今,全国中医药系统的中医药老专家,为数不多,中青年中医药专家后继乏人。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并进行修订。其《征求意见稿》提出,从现在起到2010年,将持续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预计在全国培养1000多名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采用“师带徒”方式,由老专家对“继承人”进行“望、闻、问、切”的临床指导。中医药继续教育将突出农村和城市社区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拟开展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共计在全国培训4万名特色乡镇中医——“村医”;在城市社区,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全科医生,普及中医类别培训和临床服务。本着这一意义,我们延边州医学会根据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的部署,二OO六年五月开办了“延边州乡镇中医骨干培训班”,培训了37名各县市的中医骨干。在培训及授课当中,我做为一名副主任中医师,通过接触基层中医药人员,深有感慨,他们在各个乡镇,行医条件非常艰苦,一个人要承受即当中医,又当护士,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适当掌握西医应急措施。在课余时间还了解到,现在中医队伍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学员们反应,想学中医或自学中医并不难,就是不容易考取中医师执业资格。因为,从国家没有明确如何对待中医传教生的政策;②中医是个热门,在基层实施起来即简便易行,又投资少,收益较高;③希望国家尽快制定出中医的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政策来,使中医人才发挥其技能。为此,希望相应机关尽快制定出相关政策,一方面结合传统模式、另一方面又结合卫生技术的要求,逐步地把中医医疗推进现代化,中医也是讲科学,使得尽快接近现代化信息网络的轨道。
2 卫生院建设是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的主要职能是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为农村居民提供综合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但是近些年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改革和能力建设明显滞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僵化,活力不足;二是经营不善,设施落后;三是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因此,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必须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创新体制、激活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效率的原则,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成为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成为履行公共卫生责任,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功能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充分认识乡镇卫生院建设在农村卫生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第二方面以科学发展观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和功能定位进行指导;第三方面要改进服务模式,深入农村社区、家庭、学校,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加强同县和村卫生机构的纵向、横向业务合作,提高服务能力,以改革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 因此应作到如下:①坚持开放型的办院方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②确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一方面确立一切为患者,患者第一的管理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强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术队伍的梯队建设;③要积极实现从事业型向服务型的转化;④着重于中医方面基础建设。使得重病大病到大医院,小病慢病我来治。 主动服务患者,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建立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3 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早日接近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积极搞好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一方面进行专业技术教育,另一方面增加信息网络的基础教育。使得边远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质量与国际、国内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拉近距离。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医疗素质,发挥应有的才能。
3.1 科学管理 深化改革加强对卫生队伍的领导和管理,包括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因事设岗,待遇与绩效挂钩;清退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强化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3.2 加强培训 逐步建设农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可在有条件的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高中等医学院校毕业生进行以培养业务技术能力为主的培训,使其达到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上)水平。
3.3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考核 鼓励支持具有高中或相当学历的人员,发挥自己一技之长,接受一年以上正规培训,未取得中专学历的乡镇卫生院无学历卫生技术人员,通过学历教育,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确保学历教育任务的完成,各类医学教育机构可通过在学制上采用学分制,在时间上采用弹性学制等办法,允许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分阶段完成学业。
4 初步实现农村医疗信息网络的建立
农村卫生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逐步在所有区域与社区一样,建立健全结构适宜、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体系,使民众都有自己的全科医生。
4.1 加强全科医师作用 居民有了病,首先找的是全科医生。在一些发达国家,85%的疾病都是通过社区机构来解决的,而在我国,这个比例只有15%。在我们要建立的这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医疗保障的第一线医生,是社区健康的“守门人”和“保护神”,也将是医疗保险制度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给每户建立保健档案,通过与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或全面负责居民的健康,对自己责任范围内居民的健康情况有很清楚的了解,一旦某位居民身体不适,可实行医生首诊负责,进行有针对性治疗。如果全科医生看不了的疑难重症,通过转诊卡制度,就可以到上级或专科医院找到对口医生。还可以实行双向转诊,上级或专科医院治疗结束,又可转回社区进行康复。全科医生还应负责定期为家庭作检查,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全面而连续的服务。
4.2 医疗信息共享 随着我国社区医疗的发展、医疗集团的进程,为了更好的利用优质医疗资源,患者转诊和医疗临床信息应共享,较重患者可通过信息网络远程指导,解决基层医生的疑难问题,可及时解决患者的痛苦,同时节省患者的费用;危重患者应指导其及时到大医院就医。这是驱动医疗信息标准化的巨大推动力量。
4.3 信息化建设 信息的标准化有不同的层次,信息表达、信息交换与共享、信息流的标准与互操作性、术语标准与语义的机器可理解性等。如果我们在农村做到最基本的信息交流,医疗信息不断流入农村卫生服务区,那就不难吸引医科大学毕业生或医学人才,那么农村与社区医疗服务会迅猛发展。, 百拇医药(金明玉)
近几年来,虽然加大农村卫生投入、进行全面的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已在全国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服务质量、服务设备等远远满足不了广大民众的需求,矛盾依旧突出,特别是农村地区。在这里就中医方面浅谈一下看法。
1 传统的中医模式与现代医疗规则
从2002年至今,全国中医药系统的中医药老专家,为数不多,中青年中医药专家后继乏人。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并进行修订。其《征求意见稿》提出,从现在起到2010年,将持续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预计在全国培养1000多名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采用“师带徒”方式,由老专家对“继承人”进行“望、闻、问、切”的临床指导。中医药继续教育将突出农村和城市社区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拟开展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共计在全国培训4万名特色乡镇中医——“村医”;在城市社区,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全科医生,普及中医类别培训和临床服务。本着这一意义,我们延边州医学会根据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的部署,二OO六年五月开办了“延边州乡镇中医骨干培训班”,培训了37名各县市的中医骨干。在培训及授课当中,我做为一名副主任中医师,通过接触基层中医药人员,深有感慨,他们在各个乡镇,行医条件非常艰苦,一个人要承受即当中医,又当护士,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适当掌握西医应急措施。在课余时间还了解到,现在中医队伍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学员们反应,想学中医或自学中医并不难,就是不容易考取中医师执业资格。因为,从国家没有明确如何对待中医传教生的政策;②中医是个热门,在基层实施起来即简便易行,又投资少,收益较高;③希望国家尽快制定出中医的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政策来,使中医人才发挥其技能。为此,希望相应机关尽快制定出相关政策,一方面结合传统模式、另一方面又结合卫生技术的要求,逐步地把中医医疗推进现代化,中医也是讲科学,使得尽快接近现代化信息网络的轨道。
2 卫生院建设是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的主要职能是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为农村居民提供综合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但是近些年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改革和能力建设明显滞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僵化,活力不足;二是经营不善,设施落后;三是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因此,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必须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创新体制、激活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效率的原则,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成为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成为履行公共卫生责任,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功能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充分认识乡镇卫生院建设在农村卫生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第二方面以科学发展观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和功能定位进行指导;第三方面要改进服务模式,深入农村社区、家庭、学校,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加强同县和村卫生机构的纵向、横向业务合作,提高服务能力,以改革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 因此应作到如下:①坚持开放型的办院方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②确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一方面确立一切为患者,患者第一的管理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强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术队伍的梯队建设;③要积极实现从事业型向服务型的转化;④着重于中医方面基础建设。使得重病大病到大医院,小病慢病我来治。 主动服务患者,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建立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3 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早日接近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积极搞好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一方面进行专业技术教育,另一方面增加信息网络的基础教育。使得边远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质量与国际、国内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拉近距离。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医疗素质,发挥应有的才能。
3.1 科学管理 深化改革加强对卫生队伍的领导和管理,包括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因事设岗,待遇与绩效挂钩;清退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强化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3.2 加强培训 逐步建设农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可在有条件的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高中等医学院校毕业生进行以培养业务技术能力为主的培训,使其达到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上)水平。
3.3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考核 鼓励支持具有高中或相当学历的人员,发挥自己一技之长,接受一年以上正规培训,未取得中专学历的乡镇卫生院无学历卫生技术人员,通过学历教育,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确保学历教育任务的完成,各类医学教育机构可通过在学制上采用学分制,在时间上采用弹性学制等办法,允许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分阶段完成学业。
4 初步实现农村医疗信息网络的建立
农村卫生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逐步在所有区域与社区一样,建立健全结构适宜、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体系,使民众都有自己的全科医生。
4.1 加强全科医师作用 居民有了病,首先找的是全科医生。在一些发达国家,85%的疾病都是通过社区机构来解决的,而在我国,这个比例只有15%。在我们要建立的这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医疗保障的第一线医生,是社区健康的“守门人”和“保护神”,也将是医疗保险制度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给每户建立保健档案,通过与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或全面负责居民的健康,对自己责任范围内居民的健康情况有很清楚的了解,一旦某位居民身体不适,可实行医生首诊负责,进行有针对性治疗。如果全科医生看不了的疑难重症,通过转诊卡制度,就可以到上级或专科医院找到对口医生。还可以实行双向转诊,上级或专科医院治疗结束,又可转回社区进行康复。全科医生还应负责定期为家庭作检查,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全面而连续的服务。
4.2 医疗信息共享 随着我国社区医疗的发展、医疗集团的进程,为了更好的利用优质医疗资源,患者转诊和医疗临床信息应共享,较重患者可通过信息网络远程指导,解决基层医生的疑难问题,可及时解决患者的痛苦,同时节省患者的费用;危重患者应指导其及时到大医院就医。这是驱动医疗信息标准化的巨大推动力量。
4.3 信息化建设 信息的标准化有不同的层次,信息表达、信息交换与共享、信息流的标准与互操作性、术语标准与语义的机器可理解性等。如果我们在农村做到最基本的信息交流,医疗信息不断流入农村卫生服务区,那就不难吸引医科大学毕业生或医学人才,那么农村与社区医疗服务会迅猛发展。, 百拇医药(金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