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悬液输注579例临床总结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红细胞悬液(CRCs)输注患者的临床用血情况分析,了解红细胞悬液的临床意义,指导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地市医院输注红细胞悬液(CRCs)579例患者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9例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输血后临床效果满意,而输血不良反应为2.25%。结论 红细胞悬液输注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较低的输血不良反应,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宜进一步推广红细胞悬液的成分输血。
【关键词】 红细胞悬液(CRCs);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输血先进性的标志,而红细胞悬液(CRCs)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红细胞成分输血制品,为了进一步推广成分输血,对本地市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输注CRCs的579患者进行临床输血情况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期间,红细胞悬液输注患者579例,输血1 024例次,共计输注CRCs 2 439 u,男382例,女197例,年龄15~70岁,平均35.2岁;其中急性白血病52例,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4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1例,肺癌与卵巢癌等肿瘤157例,肾性贫血64例,重型肝炎38例,胆管结石及感染57例,宫外孕36例,严重创伤89例;输血1~11次,平均2.3次。
1.2 血液成分 所输CRCs均由本市中心血站按卫生部标准提供,用全血离心的方法将大部分(90%)血浆移去,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内进行。其用血量以单位(U)计算。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输血前后血细胞常规分析。
1.3 输血不良反应的判定 输血期间或输血后2h内体温升高超过1℃(>38℃)[1],伴寒战且无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或出现皮肤单纯性荨麻疹,低血压以及过敏性休克等可判定为输血不良反应。
2 结果
患者输注CRCs后,血红蛋白提高,贫血患者面颊、嘴唇颜色变红;休克患者血压好转或稳定,临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13例,发生率为2.25%。
3 讨论
成分输血自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世界各国的临床医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成分输血的优越性,而得到临床推广,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临床医师医术水平的标志之一[2]。
悬浮红细胞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红细胞制品,它是用全血离心的方法将90%血浆移去,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枸橼酸、枸橼酸钠等)后制成,一般保存温度在(4±2)℃,保质期为21~35 d,而广泛应用于临床[3]。
本组输注CRCs患者,血红蛋白都有不程度的提高和临床体征的改善,达到了输血的目的。文献报道,对贫血患者输注压积红细胞或红细胞悬液1~2 U可提高血红蛋白(Hb)10 g/L[4],而我们应用于临床慢性贫血者;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者;心、肾、肝功能不全者;儿童慢性贫血及妊娠期并发贫血者等,其血压的提高、贫血面貌的改善、休克体征的好转,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
输血不良反应是临床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发热、荨麻症,严重的的产生溶血性反应。在高峰报道的1%~10%[5]的低值范围内,尤其是在使用的设备与试剂都很普通的而通常输注全血的不良反应为10%左右,而本组输注CRCs患者输血不良反应为3.45%,明显低于全血的输血反应,减少了输血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好转,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之,通过对输注CRCs患者的临床总结,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达到临床输血的目的,同时减少了输血的不良反应,加快患者的恢复,推动成分输血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阳.输血反应.见:陈敏章主编.中华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26.
[2] 邓永福,付会林,苏涛.提高基层医院成分输血率初探.中国输血杂志,2005,18(4):363-364.
[3] 孙艳萍.浅谈成分输血中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29-332.
[4] 叶定杰.临床输血情况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0):2752-2753.
[5] 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0., http://www.100md.com(袁 丽 彭 涛)
【关键词】 红细胞悬液(CRCs);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输血先进性的标志,而红细胞悬液(CRCs)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红细胞成分输血制品,为了进一步推广成分输血,对本地市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输注CRCs的579患者进行临床输血情况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期间,红细胞悬液输注患者579例,输血1 024例次,共计输注CRCs 2 439 u,男382例,女197例,年龄15~70岁,平均35.2岁;其中急性白血病52例,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4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1例,肺癌与卵巢癌等肿瘤157例,肾性贫血64例,重型肝炎38例,胆管结石及感染57例,宫外孕36例,严重创伤89例;输血1~11次,平均2.3次。
1.2 血液成分 所输CRCs均由本市中心血站按卫生部标准提供,用全血离心的方法将大部分(90%)血浆移去,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内进行。其用血量以单位(U)计算。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输血前后血细胞常规分析。
1.3 输血不良反应的判定 输血期间或输血后2h内体温升高超过1℃(>38℃)[1],伴寒战且无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或出现皮肤单纯性荨麻疹,低血压以及过敏性休克等可判定为输血不良反应。
2 结果
患者输注CRCs后,血红蛋白提高,贫血患者面颊、嘴唇颜色变红;休克患者血压好转或稳定,临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13例,发生率为2.25%。
3 讨论
成分输血自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世界各国的临床医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成分输血的优越性,而得到临床推广,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临床医师医术水平的标志之一[2]。
悬浮红细胞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红细胞制品,它是用全血离心的方法将90%血浆移去,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枸橼酸、枸橼酸钠等)后制成,一般保存温度在(4±2)℃,保质期为21~35 d,而广泛应用于临床[3]。
本组输注CRCs患者,血红蛋白都有不程度的提高和临床体征的改善,达到了输血的目的。文献报道,对贫血患者输注压积红细胞或红细胞悬液1~2 U可提高血红蛋白(Hb)10 g/L[4],而我们应用于临床慢性贫血者;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者;心、肾、肝功能不全者;儿童慢性贫血及妊娠期并发贫血者等,其血压的提高、贫血面貌的改善、休克体征的好转,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
输血不良反应是临床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发热、荨麻症,严重的的产生溶血性反应。在高峰报道的1%~10%[5]的低值范围内,尤其是在使用的设备与试剂都很普通的而通常输注全血的不良反应为10%左右,而本组输注CRCs患者输血不良反应为3.45%,明显低于全血的输血反应,减少了输血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好转,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之,通过对输注CRCs患者的临床总结,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达到临床输血的目的,同时减少了输血的不良反应,加快患者的恢复,推动成分输血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阳.输血反应.见:陈敏章主编.中华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26.
[2] 邓永福,付会林,苏涛.提高基层医院成分输血率初探.中国输血杂志,2005,18(4):363-364.
[3] 孙艳萍.浅谈成分输血中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29-332.
[4] 叶定杰.临床输血情况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0):2752-2753.
[5] 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0., http://www.100md.com(袁 丽 彭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