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那普利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作用及对血清瘦素的影响(2)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根据我国常用的临床分类方法,收治确诊为PNS(单纯型)患儿60例[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男女性别各为21例和11例,18例和10例;治疗组年龄4~9(5.7±1.7)岁;对照组年龄3~10(5.5±1.9)岁,两组治疗前均空腹检测血清蛋白、尿蛋白、总胆固醇(TC)、血清瘦素(Leptin,LP)(下简称“四项检测”),其资料分布比较经SPSS13.0软件χ2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两组研究前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类及噻嗪类有影响血糖的药物,肝肾功能检测均正常。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国内常推荐的泼尼松中程疗法,辅以休息、低盐、低脂和优质蛋白饮食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Benazepril),5岁以下3 mg/d,7岁以下5 mg,10岁以下7 mg,1次/d,血清瘦素(LP)检测采用美国DSL公司生产的人LPRIA试剂盒,CV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用t检验,各参数间变化用线性相关分析检验。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4周时比较 治疗组26例有效(81.3%),对照组16例有效(57.1%),两组比较P0.05),对照组在第8周与第4周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四项检测”变化比较(见表3),血浆白蛋白升高、尿蛋白及LP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第12周与第4周时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在第12周与第4和8周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2.4 两组在4、8、12周时LP与血白蛋白、尿蛋白及TC间变化关系见表5~7。
由上3表结果显示:经治疗4、8、12周时,治疗组LP与血浆白蛋白的上升呈显著负相关,与尿蛋白和TC呈显著正相关;对照组LP在治疗4、8周时与治疗组相同,但与TC比较无差异。
, 百拇医药
2.5 研究观察开始至总疗程结束时共3次检测肝肾功能均正常,未出现苯那普利的不良反应,但体质量两组均比治疗前有较明显增加,两组12周时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压变化对照组较治疗组相对高,计量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持续大量尿蛋白是PNS发展加重的一个重要危险性因素,至今机制不明,认为与免疫紊乱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结构或小血栓形成及滤过膜静电屏障损伤有密切关系。沿用数十年的糖皮质激素通过调整免疫紊乱治疗大量蛋白尿,改善肾小球滤过膜屏障功能虽取得显著效果,但因复发率较高,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常是重要的困扰,ACEI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抑制,改善肾小球血流量和滤过膜屏障功能,达到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作用[6,7,11],在治疗复发性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继发性肾病,尤其对于伴有高血压和大量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疾病应用较广,且不良反应较轻,在临床上常为推荐类药物[3,7,10],但对PNC(单纯型)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的观察报道极少。笔者使用苯那普利配合传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纯性肾病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单用糖皮质激素(4周和8周时,P[1,4,5],但亦有作者提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成人患者LP水平与近期血清清蛋白、体质量改变无关[12-13],笔者从所观察的病程较短的单纯性肾病患儿LP水平高于正常儿童水平,与上述作者存在有相同和不同上的认识。不同的认识,可能是观察的年龄对象不同,认为,一是该病发生在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小儿,LP易增高有关[14-15],二是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加上大量白蛋白丢失,低蛋白血症致低血容量,导致肾血流量明显减少,瘦素排泄减少有关;三是血脂增高,刺激瘦素产生分泌增多有关。经治疗12周后,因肾血流量及肾滤过膜障碍得到改善,尿蛋白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血脂降低,LP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15],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较长时间后,出现向心性肥胖、血压增高、血糖升高等代谢紊乱和高LP水平较治疗组明显,而治疗组应用苯那普利,可加快高LP排泄[1]而降低,可通过阻碍因肾脏低血流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和作用,抑制瘦素的产生和分泌,同时亦可抑制脂肪合成和分泌瘦素[11],在研究资料中已获证实,另发现,病情反复或复发的病例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表现有LP下降水平比治疗组低,并逐渐增高,高瘦素可引起食欲降低,肾小球纤维化,可激活淋巴细胞,炎症介质产生[8-10],有促进肾小球炎症发生和病理类型改变,因此,LP增高与造成病情反复或复发是否有内在关系,未进行独立性相关线性分析,另外未行肾活组织检测(患者及家属拒绝)动态观察,需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百拇医药(黄联继 戴朝福 杨锦华 肖云武 郭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