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21期
编号:11641728
针药结合治疗冷泪症52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肝肾亏虚型冷泪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刺取睛明、承泣、四白、攒竹、肝俞、肾俞等穴,中药以杞菊地黄汤加味为主方加减。结果 52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愈36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46%。结论 该疗法对肝肾亏虚型冷泪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针刺;中药;肝肾亏虚型冷泪症;疗效观察

    冷泪症系目无明显赤痛翳障而流泪,泪水清冷稀薄,常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等症状,多发于老年人,多由于肝肾亏虚或气血不足,泪道约束失常,复遇风邪刺激而发。其中轻症称迎风冷泪,重症称无时冷泪,相当于西医的泪溢症。专科检查:冲洗泪道通畅或通而不畅。本文针对临床中该病最常见的肝肾亏虚型,采用针刺配合杞菊地黄汤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 5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2例,女20例;50~60岁27例,60岁以上25例;病程1年以上者23例,1年以内者29例。
, http://www.100md.com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1] ① 泪液清稀,重者时时频流,轻者时作时止,入冬或遇风增剧;② 其泪道无异常,按压睛明穴,无粘液溢出;③ 冲洗泪道通畅或通而不畅。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且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 年龄≥50岁;② 临床辩证属肝肾亏虚者。

    1.2.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及中途退出者;②排除器质性泪道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针刺治疗:①取穴:睛明、承泣、四白、攒竹、肝俞、肾俞;②针刺方法:上穴均取双侧,睛明穴针刺时,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缓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0寸,不捻转,不提插;承泣、四白、攒竹施以平刺手法,肝俞、肾俞直刺1.0寸,施以捻转提插补法。留针30 min后取针,10次为1个疗程。
, 百拇医药
    1.3.2 中药治疗 以杞菊地黄汤加味为主方加减。

    1.3.2.1 主方:枸杞子、怀菊花、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白芷、防风、荆芥穗。

    1.3.2.2 加减:伴头晕耳鸣症者加黄精、制首乌;伴腰膝酸软明显者,选加炒杜仲、菟丝子,兼有畏寒怕冷者,选加炮附子、仙茅、仙灵脾。

    1.4 治疗结果

    1.4.1 疗效判定标准[1] 治愈:溢泪终止;好转:冷泪溢出减少;无效:冷泪不止。

    1.4.2 治疗结果 疗程1个月,治愈36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46%。

    1.5 典型病例 王某某,女,58岁,退休工人。主诉:双目流泪3年余,加重2个月。症见:泪质清稀,眼睑微红,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专科检查:冲洗泪道通畅。中医诊断:冷泪症(肝肾亏虚)。西医诊断:溢泪症。针刺取穴:睛明、承泣、四白、攒竹、肝俞、肾俞。中药以杞菊地黄汤加味为主方加减:枸杞子30 g,怀菊花15 g,熟地黄15 g,怀山药15 g,山茱萸12 g,丹皮12 g,茯苓12 g,泽泻12 g,白芷10 g,防风10 g,荆芥穗10 g,炒杜仲20 g,菟丝子20 g。治疗1周后,流泪症状明显减轻,共治疗20次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流泪症西医多由于神经调节活动失常,或泪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因素,祖国医学认为本症多由肝肾亏虚,复受风邪所致。肝主藏血,为风木之脏,且开窍于目。“肾主五液”,泪为肝之液,年老体衰,肝肾亏虚,不能约束其液,泪无所主,复受风邪刺激,故溢于眶外。因此确立补肝益肾、疏风散邪、固摄敛泪为本症治疗原则。

    睛明穴是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交会之穴,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通络明目之功,是治疗目疾要穴;承泣、四白、攒竹等眼周局部穴位调节局部气血,通畅泪道,收摄敛泪;肝俞、肾俞补益肝肾,为治本之穴。中药方中,杞菊地黄汤加味中以枸杞子调补肾气,菊花养肝明目为其主药,熟地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山萸肉、枸杞子助主药补肝肾;山药补脾肾;茯苓健脾渗湿,白芷,防风,荆芥穗祛风止泪。该疗法内服外治,标本兼顾,收效良好。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1994:100., 百拇医药(苏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