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护理
2003年以来,我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0~68岁,平均52.4岁。梗死部位:左心室前壁梗死10例,左室下壁合并右室梗死12例,左心室广泛梗死10例,左心室隔面梗死3例,症状表现剧烈胸痛15例,胸闷、上腹不适20例,发病就诊时间均180/110 mm Hg,或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者;③有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史,或半年内有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包括TIA)史者;④妊娠、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且高度怀疑左心房内有血栓者;⑤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⑥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进展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者。遵医嘱予溶栓治疗:先让患者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随后以尿激酶150万单位在30 min内滴入,注意用药后患者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是否发生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
2.7 监测 持续心电监护,并且在溶栓前后监测心电图、血压、体温、脉搏的变化,定时测定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型等,一方面可判定溶栓的成功与否,另一方面可提前发现心律失常,以便及时作出治疗护理措施。
2.8 消除心律失常 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时,可遵医嘱予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缓慢的窦性心律失常可予阿托品0.5~1 mg肌肉或静脉注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胺碘酮等药物治疗。
2.9 控制休克 约20%的患者由于呕吐、出汗、发热、使用利尿剂和不正当饮食等原因而有血容量不足,需要补充血容量来治疗休克,但又要防止补充过多而引起心力衰竭,补充血容量后可酌情再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另外还要注意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避免脑缺血、保护肾功能。, http://www.100md.com(李成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0~68岁,平均52.4岁。梗死部位:左心室前壁梗死10例,左室下壁合并右室梗死12例,左心室广泛梗死10例,左心室隔面梗死3例,症状表现剧烈胸痛15例,胸闷、上腹不适20例,发病就诊时间均180/110 mm Hg,或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者;③有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史,或半年内有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包括TIA)史者;④妊娠、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且高度怀疑左心房内有血栓者;⑤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⑥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进展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者。遵医嘱予溶栓治疗:先让患者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随后以尿激酶150万单位在30 min内滴入,注意用药后患者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是否发生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
2.7 监测 持续心电监护,并且在溶栓前后监测心电图、血压、体温、脉搏的变化,定时测定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型等,一方面可判定溶栓的成功与否,另一方面可提前发现心律失常,以便及时作出治疗护理措施。
2.8 消除心律失常 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时,可遵医嘱予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缓慢的窦性心律失常可予阿托品0.5~1 mg肌肉或静脉注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胺碘酮等药物治疗。
2.9 控制休克 约20%的患者由于呕吐、出汗、发热、使用利尿剂和不正当饮食等原因而有血容量不足,需要补充血容量来治疗休克,但又要防止补充过多而引起心力衰竭,补充血容量后可酌情再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另外还要注意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避免脑缺血、保护肾功能。, http://www.100md.com(李成瑶)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 >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