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29期
编号:11705596
基层医院诊治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1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9期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临床分析

    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DM)急性并发症之一,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急危重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本院2003年6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DM并发低血糖昏迷16例,本研究通过分析这些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特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3~71岁,大于60岁者10例;16例均有明确的DM史,病程1~10年12例,大于10年4例;1型DM 1例,2型DM 15例。

    1.2 DM药物使用情况 1例1型DM及1例2型DM一直使用胰岛素治疗,14例使用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消渴丸,苯乙双胍、格列齐特等降糖药物中一种或两种。

    1.3 临床表现 16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意识障碍:嗜睡6例,浅昏迷6例,深昏迷4例;伴肢体功能障碍2例,伴尿失禁2例,抽搐1例。

    1.4 并发症 并发原发性高血压8例,有冠心病史4例,1例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史,有脑梗死病史2例,合并其他疾病者3例。

    1.5 误诊情况 急诊初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1例,脑血管意外4例,镇静药中毒1例。

    1.6 实验室检查 16例患者血糖初次检杳均在1.0~2.5 mmol/l,尿酮体均阴性。

    1.7 治疗及转归 16例确诊后,立即给予50%葡萄糖60 ml静推脉注,5~20 min后症状、体征改善,给予10%葡萄糖静脉维持治疗24 h,其中15例在72 h内病情稳定,空腹血糖正常出院,另1例因低血糖时间长,脑损害严重,家人放弃治疗出院。

    2 讨论

    2.1 病因 胰岛素用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过量为DM并发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原因。应用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等药物以及心肾功能损害所致的降糖药物在体内蓄积亦为原因之一。本组病例中,有5例患者长期应用胰岛素及服用降糖药物治疗,因患者缺乏DM知识,不能严格执行DM饮食,盲目加大药物剂量所致,3例患者因使用他人推荐的药物,服药量过大所致;1例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1例服用保泰松治疗关节炎,1例患有肾功能不全,未及时监测血糖,并相应调整药物用量,从而导致低血糖昏迷。另外,本组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10例,说明DM并发低血糖昏迷易发生于老年患者,这与老年人激素调节功能差,且常伴有心肾功能损害,降糖药物在体内代谢时间延长有关。

    2.2 临床表现 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脑部及交感神经。早期大脑皮层受抑制,如血糖进行性下降,则逐渐抑制皮层下中枢,以至中脑、延脑等中枢神经系统,并产生相应症状。其临床表现与血糖下降的程度、速度、时间长短及机体反应有关。临床表现复杂,轻者嗜睡,重者出现昏迷、抽搐、偏瘫、尿失禁等。本组中4例初诊时考虑为脑血管意外。

    2.3 诊断 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可发生低血糖昏迷,对昏迷的DM患者应警惕低血糖可能。但应和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及乳酸酸中毒等引起的昏迷相鉴别。应详细采集病史及体征,及时测定血糖、尿糖、尿酮体是关键。对不明原因的昏迷者应注意测血糖。血糖明显降低,尿糖及尿酮体阴性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2.4 治疗 迅速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见效迅速,但低血糖持续时间长,对神经系统易引起不可逆损害,或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疗效差;口服降糖药物引起的低血糖昏迷有可能反复发作,治疗应持续数天。优降糖等降糖药物从肾脏排泄,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其排出量减少,半衰期延长,降糖作用增强,从而促发低血糖,故合并肾功能不全时,治疗时间应延长,防止病情反复。本组病例观察时间均在72 h以上,其中1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在72 h以后仍发生低血糖症。

    2.5 误诊分析 本组病例初诊时有7例发生误诊,其原因有:①初诊时神志不清,病史采集不详;②合并高血压,脑梗死等其他疾病易误导诊断;③老年人DM并发低血糖昏迷可突然发生,而不一定出现心慌,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DM并发低血糖昏迷主要是由于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引起,尤其是老年DM患者易发生,基层医院医师只要加强DM知识的宣传,就可以减少该疾病的发生;同时其诊断并不困难,只要病史采集详细,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就能确诊。治疗方面只要处理及时,就能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基层医院完全可以做到。因此,基层医院医师应加强DM知识的学习和宣传。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 百拇医药(朱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