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30期
编号:11702910
初探三种不同呼吸模式对体质量15 kg以下体外循环术后患儿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0期
初探三种不同呼吸模式对体质量15 kg以下体外循环术后患儿的影响

     【摘要】 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实验,观察并记录PSV、ATC以及CPAP三种不同呼吸模式下15 kg以下低体质量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等指标,证明三种通气模式下低体重患儿的呼吸作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间接证明呼吸模式的不同对低体质量患儿术后呼吸支持的重要性。

    【关键词】呼吸模式;体外循环;自动管道补偿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心脏外科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项重要技术。CPB中肺经历了缺血再灌注过程,在目前的临床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肺泡组织及内皮损害,而术后又必需进行机械辅助通气。因此,临床上CPB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ion related lung injury,VLI)即难以避免又十分常见[1-2]。国内外有研究表明,自动管道补偿(automatic tube compensation,ATC)能精确有效补偿导管性额外呼吸作功(WOB add),从而在保证满足有效通气的情况下,减少VLI的发生以及拔管后患者的再插管率及死亡率。在正常成人患者中统计学差异明显,但对于15 kg以下儿童患者,ATC能否有效的减少患儿呼吸作功,在国内外尚无系统性的研究证明[3-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前瞻性随机选取2007年1~6月本院行体外循环(cardiac pulmonary bypass,CPB)手术且体质量低于15 kg小儿患者共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岁8个月~6岁,平均 4.5岁,平均体质量13.8 k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