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31期
编号:11702206
巴布剂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1期
     易军等[12]用正交试验法 ,通过对三七皂苷透皮量的考察 ,发现以氮酮与丙二醇共同作为促透剂,且二者用量均为4%时 ,三七巴布剂表现出良好的透皮性能,24 h累计透皮率达到18.06%。

    毛林燕等[13]以丁香酚为指标 ,考察咳喘巴布膏的体外透皮渗透情况,结果哮喘巴布膏本身具有良好的透皮作用,加入1.5%氮酮作为透皮促进剂效果最佳。

    郝保华等[14]对影响辣椒碱巴布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薄荷醇、冰片、桉叶油、氮酮进行筛选,4种促透剂对辣椒碱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作用效果最佳的是桉叶油,其次为冰片、薄荷醇和氮酮。

    3 制备工艺的研究

    巴布剂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基质成型工艺和制剂成型工艺,基本过程如下[15]
, 百拇医药
    

    巴布剂的制备工艺研究主要包括[16]:基质的成型工艺和制剂的成型工艺。中药巴布剂的制备工艺还包括了药材的提取和纯化,制成一定稠度的浸膏,以便用于中药巴布剂的制备。哪一个工艺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影响基质优劣的因素除原料本身和配方、配比的影响外,制备工艺亦是影响因素之一,如膏体含水量对成型的影响及膏体含药量对成型的影响。因此,在制备巴布剂时所选择的原料,基质的配方比及投放顺序,搅和的时间及强度,无纺布的质地等都会影响巴布剂的质量。

    刘淑芝等[17]选用正交实验法,以膏体的均匀性、膜残留性、柔软性、可涂展性及对皮肤的追随性为综合考察指标,以剥离时黏着力(180°)为量化指标 ,对影响巴布剂膏体物理性状的因素:搅拌时间、炼合温度、各组分基质的添加顺序三个因素进行实验研究 ,并对最佳条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搅拌20~40 min ;膏体温度50℃赋形剂组先与填充剂组合混合后,再加入粘性剂。
, 百拇医药
    4 质量评价[18]

    按照中国药典(2005版)的有关规定,巴布剂的质量评价一般为释放度、透皮性能、黏着性、赋型性、稳定性、皮肤刺激。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巴布剂项下方法进行检查:取供试品3片在室温下除去盖衬,置于长30 cm、与水平面成30°斜面木版中央,膏面向上,斜面上部10 cm及下部15 cm用0.025 mm厚的涤纶薄膜覆盖,中央留出5 cm膏面,用30号钢球自斜面顶端自由滚下。考察6个月,每月测定1次,均能粘住3个钢球。长期放置中粘度略有降低,但6个月后仍符合药典规定。赋形性试验: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第一部巴布剂项下方法进行检查,取供试品1片,置37℃恒温箱中,取出,用夹子将供试品固定在一平整不朽钢板上,钢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为60°,放置24 h,膏面无流淌现象。重复粘贴性考察6个月,每月测定一次,均能重复粘贴3次以上。

    祁静[19]采有体外扩散池法,以双氯芬酸钾巴布剂中药物的经皮渗透量为指标,用HPLC法定量检测透过的双氯芬酸钾以筛选双氯芬酸巴布剂中透皮促进剂的种类和用量。
, 百拇医药
    陶海等[20]在动物刺激性实验中结果见皮肤无发红、发疹、水泡现象,仅见皮肤被染成黄色。

    5 巴布剂的展望

    在我国巴布剂的研究起步较晚,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可供查阅的文献不多,这就对医药工作者提出的巨大挑战,但巴布剂有其本身特有的优点,它能克服中药提制过纯和不纯带来的问题,增加研究投入,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对于服药困难的老人和小孩,新型的巴布剂型将是更好的选择。我国有着巨大的中药材资源,而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成可供降压降脂巴布制剂,将有着广阔的前景,因此要着眼巴布剂的统一标准与产业化的研究,为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卫三,李华,李嘉煜.中药巴布剂研究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中医外治杂志,2004,13(3):3-4.
, 百拇医药
    [2] 范焴,巴布剂.天津药学,1995,7(4):84-85.

    [3] 刘成,胡晋红,朱全刚.透皮吸收制剂基质的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2,11(2):601-604.

    [4] 沈静,郭立玮,潘林梅.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53.

    [5] 刘淑芝,费虹,郭春燕,等.均匀设计法优选中药巴布剂基质配方.中国实验方剂杂志,2001,7(1):17-18.

    [6] 韩冬,崔黎丽,李国栋. 巴步剂透皮给药基质的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5):572-573.

    [7] 刘成,胡晋红,朱金刚. 巴布剂透皮给药系统的基质设计.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8):923-924.
, 百拇医药
    [8] 陈穗,陈胜辉,曾婷婷.均匀设计法在筛选巴布膏剂基质处方中的应用.海峡药学,2001,13(2):13-14.

    [9] 奚炜,胡晋红,朱全刚,等.正交设计法优化巴步剂基质处方.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1):80-81.

    [10] 祁静.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巴步剂基质的实验研究.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增刊):22-23.

    [11] 胡晋红,陈岚,朱宇.药物透皮促进剂及其联合应用.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6,23(2):105-108.

    [12] 易军,邵思华.三七巴布剂中透皮吸收促进剂的选择.广东药学学报,2000,16(2):90.

    [13] 毛林燕,高家鉴,褚东宁.咳喘巴布膏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4, 21(3):249.
, 百拇医药
    [14] 郝保华,马玲. 促透剂对辣椒碱巴布剂透皮吸收的影响.中草药,2005,36(7):1016.

    [15] 贾伟,高文远,王涛,等.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7-11.

    [16] 陶建武,薛大权,余敏.中药巴布剂的研究概况.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423.

    [17] 刘淑芝,费虹,汤亚池,等.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的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3):9-11.

    [1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9] 祁静.中药萜烯类对双氯芬酸钾巴布剂的皮肤促透实验研究.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增刊):24-25.

    [20] 陶海,李丽.复方中药巴布制剂的制备.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884-885., 百拇医药(张燕堂 张 颖 李森浩)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