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心理因素分析及疏导
【摘要】 目的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征。方法 在充分认识到心理因素在病因与病程演变具有主导或重要作用。通过对150例60~78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五种主要心理特征状态进行详细分析寻求对策。结果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对每个老年高血压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有害心理,采取相应对策,身心同治,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心理因素;老年人;高血压病;心理疏导
高血压病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更是老年人特发的常见病。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是复杂的多基因多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性身心疾病。对人体危害极大、可导致重要脏器损害,是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由于病情长、治疗效果缓慢病情易反复,致使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多样复杂的心理变化,这些不健康的不良的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及改善症状非常不利。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分析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可通过中枢性植物神经影响血管功能,美国学者曾说:最好的药物也只比安慰剂好20%到25%,心理主宰健康。近两年来,笔者通过对150例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纠正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70岁,其中男120例,女30例,经检查及详细询问病史诊断均符合高血压病,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其中高血压病Ⅰ级10例,高血压病Ⅱ级110例,Ⅲ级高血压病20例,病程1~20年。伴有心肌劳损10例,轻度脑梗死8例,伴有Ⅱ型糖尿病2例,其中伴有头晕85例,头晕头痛65例,所有观察患者均根据各自病情给予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抗高血压药物,观察治疗20~30 d。职业有工人、农民、干部、教师、演艺界人士。
1.2 方法 通过认真询问沟通交流、仔细观察患者对各方面情况的反应,了解到每一个患者都存在一种、两种或多种不健康心理,而突出的表现为孤独、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疑心、激越不满等五种类型。
2 心理分析及疏导
2.1 孤独心理 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结构的改变,空巢家庭的老人增多,大部分是独来独往,患者多是一个人来就诊住院。没有家人陪伴,住院的患者因周围环境改变,以往的生活秩序打乱,使患者难以适应,加之亲朋友好友不能常来看望,致使患者产生独孤感。改善方法:患者到医院后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语言和蔼可亲,主动介绍病的环境,询问病史及治疗的有关情况,对住院的患者生活要关心、帮助做力所能及的事,以良好的行为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很快适应环境,消除孤独感、陌生感,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所做的一切就会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病情好转。
, 百拇医药
2.2 焦虑心理 不同的人对于疾病的信号的敏感性与耐受性也不同,如有的高血压患者血压145/100 mm Hg就感到头晕目眩,难以支持,而有的患者血压高达185/120 mm Hg却泰然无事。由于每个人的高级神经系统的机能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都不一样,所以对待疾病的反应也不同。患者大多数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但对于系统治疗还是缺乏了解,除靠药物治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必不可少,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使血压突然增高,导致患者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而影响血压的有效控制,加重病情。改善方法:对患者关心体贴,多与患者接触交谈,鼓励解释,让患者多了解相关知识,告知患者高血压病虽不能治愈,但通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血压稳定后可以正常生活和生存。使其对高血压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焦虑心理,良好的心态更能预防脑血管病危险事件发生。
2.3 怀疑心理 了解什么样的人患病,比了解一个人患什么样的病更重要。存在否认怀疑心态的患者分为两种:①女性病史在1~2年者,平时血压基本稳定,症状轻或无症状,自我感觉良好,但在情绪波动时血压会突然增高如此反复。患者自称是“神经性高血压”不认为自己就是高血压病患者。没有家族史,没有继发性高血压病史,血压有时增高可能是偶然的。②血压较高但患者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每次对医护人员测得血压感到怀疑、甚至不相信所测结果,认为夸大病情、另有目的。由于错误的认识,这些患者不愿意接受各种检查和系统治疗。改善方法: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的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发病、治疗、危害等医学知识,以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使患者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消除怀疑消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达到疾病好转目的。
, 百拇医药
2.4 紧张恐惧心理 观察发现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经常处于精神紧张恐惧状态,尤其是血压较高治疗效果又不理想时更加难以平静,患者坐立不安、越发感到身体不适、自觉症状增多,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变化,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上鼓励安慰患者要有信心,正确对待疾病,告知患者在恐惧紧张情绪影响下,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血管发生痉挛、管腔变小、阻力增加血压增高。如果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平息、就会影响治疗效果。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治疗信心,高血压症状缓解。
2.5 激越不满心理 存在激越不满心理多见于病程较长65~75岁男性患者、长期服药终身治疗需要大量经费、会给家庭带来一定负担。因此患者会经常表现出不满和激越情绪、顿足搓掌、啰嗦纠缠、稍不满意就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对策:多理解同情,真诚相待,帮助患者疏理情绪,在一定条件下尽量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同时让患者认识到行为激越、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时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在儿茶酚胺分泌增高时伴有内脏环境刺激唤起的情绪并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高,诱发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发生,而心平气和、沉默寡言、可使血压稳定。因此尽量保持沉默,排出一切杂念让大脑处于平静状态,这对高血压有很大益处。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心理因素的改善是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形成躯体疾病的病程和预后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躯体疾病对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及行为的影响。心理因素可导致和加剧疾病的发生发展,亦可预防和治疗疾病。很多资料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比较,前者更优,这是由于人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解、自我维持、自我改善的系统。有学者说:医生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语言二是药物,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心理影响生理,生理将出现不同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不同的心理引发不同的物质产生对健康的生命以不同的影响,因此身心同治更能获益。
参考文献
[1] 黄淦明,陆泳.实用老年精神医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4.
[2] 黄津芳,刘玉堂.护理健康教育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
[3] 张继志.心身疾病.临床医学,1988,8:1.
[4] 魏源.当代心理治疗理论缺陷的认识.中国临床康复,2005,9:4.
[5] 张岚.心理治疗与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 百拇医药(沈丽萍)
【关键词】 心理因素;老年人;高血压病;心理疏导
高血压病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更是老年人特发的常见病。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是复杂的多基因多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性身心疾病。对人体危害极大、可导致重要脏器损害,是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由于病情长、治疗效果缓慢病情易反复,致使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多样复杂的心理变化,这些不健康的不良的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及改善症状非常不利。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分析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可通过中枢性植物神经影响血管功能,美国学者曾说:最好的药物也只比安慰剂好20%到25%,心理主宰健康。近两年来,笔者通过对150例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纠正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70岁,其中男120例,女30例,经检查及详细询问病史诊断均符合高血压病,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其中高血压病Ⅰ级10例,高血压病Ⅱ级110例,Ⅲ级高血压病20例,病程1~20年。伴有心肌劳损10例,轻度脑梗死8例,伴有Ⅱ型糖尿病2例,其中伴有头晕85例,头晕头痛65例,所有观察患者均根据各自病情给予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抗高血压药物,观察治疗20~30 d。职业有工人、农民、干部、教师、演艺界人士。
1.2 方法 通过认真询问沟通交流、仔细观察患者对各方面情况的反应,了解到每一个患者都存在一种、两种或多种不健康心理,而突出的表现为孤独、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疑心、激越不满等五种类型。
2 心理分析及疏导
2.1 孤独心理 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结构的改变,空巢家庭的老人增多,大部分是独来独往,患者多是一个人来就诊住院。没有家人陪伴,住院的患者因周围环境改变,以往的生活秩序打乱,使患者难以适应,加之亲朋友好友不能常来看望,致使患者产生独孤感。改善方法:患者到医院后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语言和蔼可亲,主动介绍病的环境,询问病史及治疗的有关情况,对住院的患者生活要关心、帮助做力所能及的事,以良好的行为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很快适应环境,消除孤独感、陌生感,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所做的一切就会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病情好转。
, 百拇医药
2.2 焦虑心理 不同的人对于疾病的信号的敏感性与耐受性也不同,如有的高血压患者血压145/100 mm Hg就感到头晕目眩,难以支持,而有的患者血压高达185/120 mm Hg却泰然无事。由于每个人的高级神经系统的机能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都不一样,所以对待疾病的反应也不同。患者大多数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但对于系统治疗还是缺乏了解,除靠药物治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必不可少,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使血压突然增高,导致患者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而影响血压的有效控制,加重病情。改善方法:对患者关心体贴,多与患者接触交谈,鼓励解释,让患者多了解相关知识,告知患者高血压病虽不能治愈,但通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血压稳定后可以正常生活和生存。使其对高血压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焦虑心理,良好的心态更能预防脑血管病危险事件发生。
2.3 怀疑心理 了解什么样的人患病,比了解一个人患什么样的病更重要。存在否认怀疑心态的患者分为两种:①女性病史在1~2年者,平时血压基本稳定,症状轻或无症状,自我感觉良好,但在情绪波动时血压会突然增高如此反复。患者自称是“神经性高血压”不认为自己就是高血压病患者。没有家族史,没有继发性高血压病史,血压有时增高可能是偶然的。②血压较高但患者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每次对医护人员测得血压感到怀疑、甚至不相信所测结果,认为夸大病情、另有目的。由于错误的认识,这些患者不愿意接受各种检查和系统治疗。改善方法: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的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发病、治疗、危害等医学知识,以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使患者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消除怀疑消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达到疾病好转目的。
, 百拇医药
2.4 紧张恐惧心理 观察发现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经常处于精神紧张恐惧状态,尤其是血压较高治疗效果又不理想时更加难以平静,患者坐立不安、越发感到身体不适、自觉症状增多,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变化,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上鼓励安慰患者要有信心,正确对待疾病,告知患者在恐惧紧张情绪影响下,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血管发生痉挛、管腔变小、阻力增加血压增高。如果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平息、就会影响治疗效果。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治疗信心,高血压症状缓解。
2.5 激越不满心理 存在激越不满心理多见于病程较长65~75岁男性患者、长期服药终身治疗需要大量经费、会给家庭带来一定负担。因此患者会经常表现出不满和激越情绪、顿足搓掌、啰嗦纠缠、稍不满意就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对策:多理解同情,真诚相待,帮助患者疏理情绪,在一定条件下尽量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同时让患者认识到行为激越、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时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在儿茶酚胺分泌增高时伴有内脏环境刺激唤起的情绪并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高,诱发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发生,而心平气和、沉默寡言、可使血压稳定。因此尽量保持沉默,排出一切杂念让大脑处于平静状态,这对高血压有很大益处。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心理因素的改善是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形成躯体疾病的病程和预后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躯体疾病对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及行为的影响。心理因素可导致和加剧疾病的发生发展,亦可预防和治疗疾病。很多资料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比较,前者更优,这是由于人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解、自我维持、自我改善的系统。有学者说:医生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语言二是药物,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心理影响生理,生理将出现不同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不同的心理引发不同的物质产生对健康的生命以不同的影响,因此身心同治更能获益。
参考文献
[1] 黄淦明,陆泳.实用老年精神医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4.
[2] 黄津芳,刘玉堂.护理健康教育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
[3] 张继志.心身疾病.临床医学,1988,8:1.
[4] 魏源.当代心理治疗理论缺陷的认识.中国临床康复,2005,9:4.
[5] 张岚.心理治疗与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 百拇医药(沈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