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27663
剖腹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
剖腹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剖腹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临床观察和预防方法。方法 对本院136例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病例,就麻醉成功后发生时间、血压下降程度、对升压药的反应、体位变化等方面进行了临床分析。结论 产妇在麻醉后取仰卧左倾15°~30°的体位可以有效预防并减少(SHS)的发生。

    【关键词】剖腹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手术方式的改进,越来越多的困难分娩及社会因素分娩被安全无痛苦的剖腹产所代替,但术中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可危及母子安全。SHS是足月妊娠孕妇仰卧3~7 min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及髂总静脉等致回心血量骤然减少,心搏出量下降,患者出现心慌、气促、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脉搏细弱、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故又称体位性休克,当产妇转为左侧卧位后,上述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综合征。采取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与相应的对症处理,能明显降低SHS的发生。现将笔者所遇到的136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近3年来本院行剖腹产术患者共有3092例,其中有136例发生了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年龄22~45岁,此综合征多出现于仰卧位状态下硬膜外给药后3~20 min,出现如心慌、气促、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脉搏细弱、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其中有38例在妊娠中晚期即有仰卧位不适现象,因此,术前询患者卧位习惯,对预防本综合征发生是很重要的,常规建立上肢静脉通道,快速静脉滴注平衡液500~1000ml,同时将手术床左倾15°~30°或用立体三角形软垫将右臂抬高15°~30°,麻醉后严密观察产妇有无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打呵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先兆现象。其中3例当注入2%利多卡因5 ml,穿刺点为L1~2,向上置管3 cm,麻醉平面达T6-L1,此时血压骤降至70/40 mm Hg,脉搏增至145次/min,并诉胸闷,呼吸困难,经纯氧辅助呼吸,给麻黄素10 mg静脉推注或(和)25%葡萄糖静脉推注等抢救措施,孕妇、新生儿均安全无恙,本病例术前无心血管疾患,也无麻醉药不良反应,无脊麻表现。本组136例仰卧位低血压再现的时间和症状,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2.1 低血压和侧支循环 妊娠子宫压迫下静脉,并不全有临床症状,大约有95%的孕产妇借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以及下半身备注通过固有侧支循环,即经腰升静脉、脊柱周围静脉等,最后由奇静脉回心,由此获得代偿。患者血压、心率仍保持于一定水平而无临床症状,但约有5%的产妇因缺乏固有侧支循环及增加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临床表现多为血压下降、惊动过速、眩晕、出汗、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和肤色苍白等,甚至影响胎盘的备注灌注,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及时改变体位,解除下腔静脉压迫,合理给氧,提高母体动脉血氧分压,少量升压药,血压即可回升。

    2.2 体位转换与血液动力变化 孕晚期子宫多呈不同程度的右旋,与盆腔左侧有乙状结肠占据有关。而下腔静脉位于脊柱的右侧,血管壁薄,管腔大,故下腔静脉易受妊娠子宫的压迫。产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后,腹壁肌肉及子宫附属韧带松弛,仰卧后子宫失去支撑,充满羊水和胎儿的子宫压向腹后壁而使下腔静脉、髂总静脉受压,使下肢及盆腔内静脉回流受影响,血管造影证实,大约有90%的足月妊娠妇女在仰卧位时下腔静脉被子宫所压迫,甚至完全阻塞,而进一步导致SHS的发生。麻醉成功后迅速协助产妇取仰卧位,同时将手术订左倾15°~30°或用立体三角形软垫将右臀抬高15°~30°,使胎儿移至腹腔左侧,羊水亦因重力关系流至左侧,减轻对下腔静脉及髂总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解脱子宫对下腔静脉或主动脉压迫的最有效措施。

    2.3 体会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早已众所周知。预防是基础,关键是能否做出及时的诊断并迅速处理。术前详细询问既往卧位习惯对预防和处理本综合征有重要价值。 

    参 考 文 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临床麻醉学教课书., 百拇医药(黄金波 王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