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散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溃疡散的制备与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处方中药材按生产工艺制成胶囊,设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80例,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为84.0%。结论 溃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溃疡散;制备;消化性溃疡;临床应用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易复发。世界性分布,估计约有10%人口一生患过此病[1]。临床治疗药物繁多,近期疗效尚好,远期疗效较差。祖国医药学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溃疡散是我校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中医理论与我校第二附属院制剂室共同研制出的一种中药制剂。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与雷尼替丁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制备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 处方及制备
, 百拇医药
1.1 处方 海螵蛸3.5 kg、 鸡内金2 kg、 荜茇0.5 kg、 木香1 kg、 佛手1 kg 碳酸氢钠3 kg 浙贝母1 kg 甘草1 kg。
1.2 制法 取海螵蛸、 鸡内金、 荜茇、 木香、 佛手、 浙贝母、 甘草粉碎,与碳酸氢钠混合,过6号筛即得。
2 质量控制
2.1 性状 本品为灰黄色粉末。味微咸。
2.2 鉴别
2.2.1 取本品粉末适量,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不规则透明薄片,有的具有细条纹;另有不规则碎块,表面现网状或点状纹理[2]。
2.2.2 取本品10 g,加甲醇20 ml,超声处理5 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材0.5 g,加甲醇10 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新制备的两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甲醇(27∶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2]。
, 百拇医药
2.3 检查 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B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
3 临床资料
3.1 病例选择 共130例,均经内镜检查证实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有活动性溃疡存在。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50例。排除①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及其功能严重障碍者;②合并有或其他合并症者;③溃疡已经癌变者;④未能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的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致病原因大致相同,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见表1-4。
3.1.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3.1.2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
3.1.3 两组患者致病原因比较
3.1.4 病变部位分布
, http://www.100md.com
3.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溃疡散,2次/d,每次6 g,饭前30 min温开水冲服。对照组给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上海华中药业有限公司),每次150 mg,2次/d,早晨及晚间睡前服下。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它药物,戒除烟酒,忌食辛辣、厚腻之品,保持心情舒畅。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总结疗效,统计分析。
3.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按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主症与伴随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复查显示溃疡面愈合;好转:主症与伴随症状有明显改善,胃镜复查溃疡面愈合50%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复查溃疡面无变化或增大。
3.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4 结果
4.1 两组临床观察疗效比较
, http://www.100md.com
从表中可见,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
4.2 复发率比较 观察对象中有102接受随访,其中治疗组62例,复发12例(19.4%);对照组40例,复发16例(40.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 讨论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脾胃病“胃脘痛”范畴。虽然其病位为胃,但与脾、肝、胆等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发病原因主要与情志所伤、饮食劳倦、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忧思恼怒、七情刺激、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脾气郁结、运化失常;饮食失节或偏嗜,损伤脾胃,或湿热壅结中焦,胃膜受损,均可导致此病。该病之症状颇多,吞酸嘈杂胃脘痛等胃酸过多之征也非常多见,且直接影响脾胃功能。针对胃酸之主要矛盾,确立制酸、止痛之治疗原则。选用海螵蛸味咸、涩,微温,归肝肾经。收敛止血,制酸止痛;荜茇辛,热。归胃、大肠经。温中散寒,下气止痛;与碳酸氢钠能中和胃酸,减轻胃溃疡之疼痛共为君药。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行气,调中,止痛;佛手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舒肝,理气,和中,化痰;鸡内金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运脾消食,固精止遗。三者配伍运脾消食,舒肝理气,调中止痛共为臣药。佐之以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功擅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伍之以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相伍,作用专擅,制酸止痛,共建此功。本药在我校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应用多年,疗效确切,作用迅速,无毒副作用,患者乐意接受,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陈灏珠.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6-360.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07,519,附录6.
[3] 凌一揆,颜正华.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2,118,120,132,175,258., 百拇医药(赵喜兰 刘秋鹤 马 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