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误诊13例
【摘要】 目的 探讨胆囊癌误诊的原因,提高胆囊癌的确诊率。方法 对本院1995-2006年胆囊癌误诊13例分析。结果 13例均为术中及术后病检确诊为胆囊癌,术前诊断胆囊结石9例,胆囊息肉4例。结论 胆囊癌临床症状不典型,辅助检查特异性差,造成误诊。
【关键词】 胆囊癌;误诊
胆囊癌是胆囊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呈上升趋向,但其发生率低,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辅助检查特异性低,多数胆囊癌病例为术中及术后病检确诊,多属于中晚期,且治疗效果差。在此,就我院1995-2006年术中及术后病检确诊胆囊癌13例进行分析,以提高胆囊癌确诊率,减少误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56~79岁,平均71.3岁。病程5~20年,均以反复右中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就诊,其中轻度黄疸1例。B超提示胆囊结石9例,胆囊息肉4例;CT检查9例,未发现其他异常,未行CT检查4例;化验血HGB 80~100 g/L 3例,100~110 g/L 2例,正常8例;肝功能异常5例。
1.2 结果 本组13例均拟行剖腹探查,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术中所见:胆囊癌并多处转移11例,未见明显转移病灶2例。13例均行姑息性胆囊切除,术后病检腺癌11例,鳞癌2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7例,2年生存率4例,2年以上生存率2例。
2 讨论
2.1 胆囊癌是胆囊常见的恶性肿瘤,缺乏临床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胆囊癌,早期除反复右中上腹疼痛外,无其他特殊症状,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等无明显区别,确诊时已属于晚期。有作者认为因早期胆囊癌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故早期胆囊癌作检查的病例较少,部分早期胆囊癌病变多局限于粘膜层,术前仅诊断为胆囊炎、胆囊结石,术后病理检查才意外发现胆囊癌,而术前诊断为胆囊癌的病例在就诊时病变往往已属于中晚期[1]。目前国内胆囊癌的发病率尚难于确定,在因胆囊疾病而行胆囊切除术者,胆囊癌的发病率占0.3%~10%[2]。其次,临床医生往往局限于对胆囊常见病的诊断,而忽视或未意识到胆囊癌可能。另外部分患者对手术有顾虑,对胆石症或胆囊息肉病变采取保守治疗,胆囊癌变在其掩盖下发展,使临床难以发现。本组6例患者,很少到医院就诊,多年来把胆囊病变所致腹痛误认为“胃病”,自服“胃药”治疗,在术中发现胆囊癌变时,已属于晚期。
2.2 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本组13例术前B超提示胆囊结石9例,胆囊息肉4例,CT检查9例,未发现其它异常,未行CT检查4例。早期胆囊癌B超检查只能作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隆起病变的影像学描述,且易受肠气等因素影响,而真正作出胆囊癌的明确诊断并不容易,但B超对胆囊小结节及小隆起病变的灵敏度高于CT,而CT对胆囊癌的确诊率优于B超;MRI胆道造影检查可获得清晰的肝内外胆道图像与多层面造影,但受一定条件限制。有作者测量统计,胆囊炎的胆囊壁厚度相对均匀,最厚处与最薄处胆囊壁厚度之比多小于2 :1,而胆囊癌的胆囊壁厚度常不一致,最厚处与最薄处胆囊壁厚度之比多大于2 :1[3]。故B超、CT检查虽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但其诊断准确率不尽人意,并可因胆石症、炎性水肿、肿瘤病灶小而误诊、漏诊。
因此,胆囊癌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B超、CT及化验检查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早期不愿进行相关检查及追踪随访,且胆囊癌少见,而部分临床医师对早期胆囊癌认识不足等,致早期胆囊癌确诊率低,一旦确诊已属于晚期,治疗效果差。故胆囊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仍然是2%~3%的低水平[2]。对此,胆囊癌最有效的预防是胆囊切除,在美国胆囊切除术者多,近年来的统计胆囊癌患者有下降的趋向[2]。对此,需要加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病变患者对其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促进临床医师对胆囊癌知识的重视与学习,特别对50岁以上长期反复右中上腹疼痛的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病变患者,近期症状加重,并伴有纳差、消瘦、黄疸等症状,要重视从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减少胆囊癌误诊,同时根据病情作出准确、合理的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沈玉英,李昌彪.胆囊癌的CT诊断.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4,3(4):226-228.
[2] 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80-785.
[3] 吴仁民,包宏伟,陈强.胆囊炎与厚壁型胆囊癌CT鉴别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2):126., 百拇医药(赵美良)
【关键词】 胆囊癌;误诊
胆囊癌是胆囊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呈上升趋向,但其发生率低,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辅助检查特异性低,多数胆囊癌病例为术中及术后病检确诊,多属于中晚期,且治疗效果差。在此,就我院1995-2006年术中及术后病检确诊胆囊癌13例进行分析,以提高胆囊癌确诊率,减少误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56~79岁,平均71.3岁。病程5~20年,均以反复右中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就诊,其中轻度黄疸1例。B超提示胆囊结石9例,胆囊息肉4例;CT检查9例,未发现其他异常,未行CT检查4例;化验血HGB 80~100 g/L 3例,100~110 g/L 2例,正常8例;肝功能异常5例。
1.2 结果 本组13例均拟行剖腹探查,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术中所见:胆囊癌并多处转移11例,未见明显转移病灶2例。13例均行姑息性胆囊切除,术后病检腺癌11例,鳞癌2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7例,2年生存率4例,2年以上生存率2例。
2 讨论
2.1 胆囊癌是胆囊常见的恶性肿瘤,缺乏临床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胆囊癌,早期除反复右中上腹疼痛外,无其他特殊症状,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等无明显区别,确诊时已属于晚期。有作者认为因早期胆囊癌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故早期胆囊癌作检查的病例较少,部分早期胆囊癌病变多局限于粘膜层,术前仅诊断为胆囊炎、胆囊结石,术后病理检查才意外发现胆囊癌,而术前诊断为胆囊癌的病例在就诊时病变往往已属于中晚期[1]。目前国内胆囊癌的发病率尚难于确定,在因胆囊疾病而行胆囊切除术者,胆囊癌的发病率占0.3%~10%[2]。其次,临床医生往往局限于对胆囊常见病的诊断,而忽视或未意识到胆囊癌可能。另外部分患者对手术有顾虑,对胆石症或胆囊息肉病变采取保守治疗,胆囊癌变在其掩盖下发展,使临床难以发现。本组6例患者,很少到医院就诊,多年来把胆囊病变所致腹痛误认为“胃病”,自服“胃药”治疗,在术中发现胆囊癌变时,已属于晚期。
2.2 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本组13例术前B超提示胆囊结石9例,胆囊息肉4例,CT检查9例,未发现其它异常,未行CT检查4例。早期胆囊癌B超检查只能作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隆起病变的影像学描述,且易受肠气等因素影响,而真正作出胆囊癌的明确诊断并不容易,但B超对胆囊小结节及小隆起病变的灵敏度高于CT,而CT对胆囊癌的确诊率优于B超;MRI胆道造影检查可获得清晰的肝内外胆道图像与多层面造影,但受一定条件限制。有作者测量统计,胆囊炎的胆囊壁厚度相对均匀,最厚处与最薄处胆囊壁厚度之比多小于2 :1,而胆囊癌的胆囊壁厚度常不一致,最厚处与最薄处胆囊壁厚度之比多大于2 :1[3]。故B超、CT检查虽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但其诊断准确率不尽人意,并可因胆石症、炎性水肿、肿瘤病灶小而误诊、漏诊。
因此,胆囊癌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B超、CT及化验检查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早期不愿进行相关检查及追踪随访,且胆囊癌少见,而部分临床医师对早期胆囊癌认识不足等,致早期胆囊癌确诊率低,一旦确诊已属于晚期,治疗效果差。故胆囊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仍然是2%~3%的低水平[2]。对此,胆囊癌最有效的预防是胆囊切除,在美国胆囊切除术者多,近年来的统计胆囊癌患者有下降的趋向[2]。对此,需要加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病变患者对其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促进临床医师对胆囊癌知识的重视与学习,特别对50岁以上长期反复右中上腹疼痛的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病变患者,近期症状加重,并伴有纳差、消瘦、黄疸等症状,要重视从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减少胆囊癌误诊,同时根据病情作出准确、合理的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沈玉英,李昌彪.胆囊癌的CT诊断.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4,3(4):226-228.
[2] 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80-785.
[3] 吴仁民,包宏伟,陈强.胆囊炎与厚壁型胆囊癌CT鉴别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2):126., 百拇医药(赵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