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齐特致全血细胞减少1例
【关键词】 格列齐特;全血细胞减少
1 临床病例
患者男,63岁。既往有2型糖尿病半年,未正规诊疗,入本院2个月前在本院查空腹血糖11.5 mmol/L,血常规正常,尿常规示:GLU(++),给予格列齐特治疗(新乡中杰医药公司0802132)。于2008年8月1日因头晕伴活动后心慌,气短半个月收住入院,查体:体温36.5℃,血压130/75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精神差,贫血貌,扶入病房,皮肤黏膜苍白。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0次/min。腹部及四肢关节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0.8×109/L,血红蛋白53 g/L,血小板40×109/L,尿常规(-),粪便常规及潜血(-),肝肾功能正常,血糖9.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1%。甲,乙,丙,戊型肝炎标记物阴性,HIV抗体阴性,PPD实验阴性,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阴性,抗核抗体阴性,免疫球蛋白定量正常,C反应蛋白12 mg/L。B超未发现甲状腺,肝胆,脾脏,胰腺,双肾,膀胱,前列腺异常及腹膜后淋巴结异常.胃镜,结肠镜未发现肿物,溃疡。骨髓检查示粒红系增生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浆细胞少见。血涂片呈大细胞性贫血。入院后患者拒绝胰岛素治疗,给予口服叶酸,硫酸亚铁制剂,肌注B12,头孢他定静滴,加大格列齐特剂量,患者全血细胞7 d内进行性下降。于红细胞,血小板支持治疗后,在反复做患者工作后停用格列齐特改为重组人胰岛素治疗(诺和灵R),余治疗不变,1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血红蛋白,血小板呈上升趋势,2周后血红蛋白有输红细胞后的63 g/L升至73 g/L,血小板有最低11×109/L升至45×109/L。出院后停用抗生素,甲泼尼龙改为泼尼松口服,1个月血小板恢复正常,血色素升至83 g/L,停用激素。2个月后复查血常规全部正常。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目前病因未充分明确,尚无根本治愈之法。2型糖尿病逐年增加是全球范围内的共同规律,约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口服药物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磺脲类药物作为重要的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外,还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及刺激生长抑素释放作用,格列齐特作为磺脲类代表药物还有减少血小板集聚和降低血黏度作用[1]。对于年龄>40岁,病程<5年,血糖>10 mmol/L,体重低于理想体质量的160%,过去未用胰岛素或胰岛素每日用量小于40单位者,都是磺脲类的适应证[2]。格列齐特因疗效肯定,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小而被临床广泛应用。磺脲类的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已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所熟知,患者都能勤监测血糖并有预防低血糖反应措施。磺脲类药物的少见不良反应如造血系统,常见的以白细胞减少多见,其他为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3]。因临床少见而被部分医生和大部分患者所忽视,只重视血糖的监测而忽视其他项目的监测。本例患者因住院后才发现严重副反应,所幸是经过综合治疗痊愈。虽然目前不清楚磺脲类如何致患者全血细胞减少,但仍应以预防第一。所以对于口服磺脲类药物者,医生除要告知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可能,还要告知定期全面监测的重要性,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害,同时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药物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性。
参 考 文 献
[1] 杨藻宸.医用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9-761.
[2]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3-1465.
[3] 陈敏章.中华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19-3220., 百拇医药(李连杰)
1 临床病例
患者男,63岁。既往有2型糖尿病半年,未正规诊疗,入本院2个月前在本院查空腹血糖11.5 mmol/L,血常规正常,尿常规示:GLU(++),给予格列齐特治疗(新乡中杰医药公司0802132)。于2008年8月1日因头晕伴活动后心慌,气短半个月收住入院,查体:体温36.5℃,血压130/75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精神差,贫血貌,扶入病房,皮肤黏膜苍白。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0次/min。腹部及四肢关节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0.8×109/L,血红蛋白53 g/L,血小板40×109/L,尿常规(-),粪便常规及潜血(-),肝肾功能正常,血糖9.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1%。甲,乙,丙,戊型肝炎标记物阴性,HIV抗体阴性,PPD实验阴性,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阴性,抗核抗体阴性,免疫球蛋白定量正常,C反应蛋白12 mg/L。B超未发现甲状腺,肝胆,脾脏,胰腺,双肾,膀胱,前列腺异常及腹膜后淋巴结异常.胃镜,结肠镜未发现肿物,溃疡。骨髓检查示粒红系增生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浆细胞少见。血涂片呈大细胞性贫血。入院后患者拒绝胰岛素治疗,给予口服叶酸,硫酸亚铁制剂,肌注B12,头孢他定静滴,加大格列齐特剂量,患者全血细胞7 d内进行性下降。于红细胞,血小板支持治疗后,在反复做患者工作后停用格列齐特改为重组人胰岛素治疗(诺和灵R),余治疗不变,1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血红蛋白,血小板呈上升趋势,2周后血红蛋白有输红细胞后的63 g/L升至73 g/L,血小板有最低11×109/L升至45×109/L。出院后停用抗生素,甲泼尼龙改为泼尼松口服,1个月血小板恢复正常,血色素升至83 g/L,停用激素。2个月后复查血常规全部正常。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目前病因未充分明确,尚无根本治愈之法。2型糖尿病逐年增加是全球范围内的共同规律,约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口服药物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磺脲类药物作为重要的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外,还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及刺激生长抑素释放作用,格列齐特作为磺脲类代表药物还有减少血小板集聚和降低血黏度作用[1]。对于年龄>40岁,病程<5年,血糖>10 mmol/L,体重低于理想体质量的160%,过去未用胰岛素或胰岛素每日用量小于40单位者,都是磺脲类的适应证[2]。格列齐特因疗效肯定,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小而被临床广泛应用。磺脲类的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已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所熟知,患者都能勤监测血糖并有预防低血糖反应措施。磺脲类药物的少见不良反应如造血系统,常见的以白细胞减少多见,其他为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3]。因临床少见而被部分医生和大部分患者所忽视,只重视血糖的监测而忽视其他项目的监测。本例患者因住院后才发现严重副反应,所幸是经过综合治疗痊愈。虽然目前不清楚磺脲类如何致患者全血细胞减少,但仍应以预防第一。所以对于口服磺脲类药物者,医生除要告知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可能,还要告知定期全面监测的重要性,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害,同时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药物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性。
参 考 文 献
[1] 杨藻宸.医用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9-761.
[2]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3-1465.
[3] 陈敏章.中华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19-3220., 百拇医药(李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