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检验方法在临床细菌学鉴定中的作用
随着检验医学的进展,临床细菌学检验日益受到重视,发挥传统检验方法和先进仪器的优势,可以促进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1 分离培养是临床细菌学不可缺少的基本技术,是获得纯培养物的必要手段,即使自动化仪器再先进也只能对纯菌做出鉴定。而分离培养对细菌生长繁殖特性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需氧茵、兼性厌氧菌的厌氧菌通过常规培养方法不易区别,容易错误的把兼性厌氧菌当厌氧菌鉴定。细菌对营养的要求、温度、酸碱度、耐盐性等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如奈瑟菌属的细菌形态相似,但淋病奈瑟氏菌和脑膜炎奈瑟氏菌要在血球琼脂上生长,其他奈瑟氏菌可在营养琼脂上生长;葡萄球菌在营养琼脂上生长,但链球菌只有在血琼脂上才能生长良好;肠球菌、李斯特菌和绿色气球菌在6.5%NaCl中生长良好,而D群链球菌(非肠球菌)不生长;空肠弯曲菌在42℃生长,在25℃就不生长;霍乱弧菌在碱性琼脂上生长良好,嗜血杆菌宜在5%。l0%C02环境下培养等。
2 细菌的菌落、色素、溶血性、气味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如葡萄球菌在羊血琼脂上的菌落直径大予链球菌,溶血性仍用于链球菌生化鉴定;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容藻弧菌均能迁徙生长,但变形杆菌有恶臭味;而茵落扁平,边缘锯齿状,具有生姜味,产生绿色素,有金属光泽者容易辨认,铜绿假单胞菌,细菌产生红色素(粘质沙霄茵),紫色素(紫色色杆菌)、黄色素(聚团肠杆菌、板畸肠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橙红色素(红球菌)等均可缩小鉴定范围;菌落呈蜡样(蜡样芽孢杆菌),胶胨状(克雷伯氏菌和粘性绿假单胞菌),表面颗粒状(结核分枝杆菌、奴卡菌)也是相应细菌的特征。半固体培养可直接观察细菌的动力。适用于沙门菌属鞭毛抗原诱导。肉汤生长物特别适合观察细菌的排列,在液体中细菌的排列完全展开,如链球菌的链状典型,便于区别微球菌科内其他细菌,此外,还可以观察绿脓假单胞菌色素和需氧菌在液面上形成的菌膜。
, 百拇医药
3 形态学在细菌鉴定中非常重要,如奴卡菌、红球菌。对标本直接涂片根据镜检结果结合临床可以快速诊断,如泌尿生殖道标本涂片中见到典型肾形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分布于白细胞内外,可诊断为淋病。明确革兰染色性是细菌鉴定的前提,革兰染色错误肯定对细菌鉴定有影响。即使使用自动化仪器也是如此。同时菌体形态、染色性的观察可以修正仪器出现的错误报告。如形态观察很容易区别细菌和酵母样菌,完全可以避免误报;莫拉菌属、不动杆菌属的形态可区分其他常见非发酵的杆菌。革兰阳性菌或阴性菌、阳性球菌和杆菌,阴性球菌或杆菌决定了对细菌采用何种鉴定系统。传统方法中对染色性不定的细菌,还可通过进行万古霉素纸片法敏感试验和3%KOH拉丝试验,起到佐证作用。革兰阳性菌通常对万古零素敏感、拉丝试验阴性;革兰阴性茵则相反。抗酸染色确定抗酸杆菌,改良金泳染色是奴卡菌、红球菌的鉴定试验之一。鞭毛染色常用于非发酵菌鉴定,应用芽孢、异染颗粒和荚膜染色在相关细菌确认上都具有重要特征。
4 动力在各种细菌鉴定中是简便而关键的试验,如李斯特菌、肠球菌、D群链球菌、绿色产气球菌,它们都是胆汁七叶苷阳性,而且形态不易区分,但李斯特氏菌有动力(25℃)很容易区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22℃~25℃有动力但在35℃无动力。志贺茵属无动力,沙门菌属有动力;黄杆菌属无动力,很容易区别有动力的非发酵的杆菌等。
, 百拇医药
5 氧化酶、触酶试验分别是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鉴定的关键试验,需要传统方法测试,仪器也要依据上述试验结果,选择相应的鉴定卡。氧化酶错误可使细菌鉴定错在“科”水平,如将气单胞菌误认为肠杆菌科细菌。触酶错误不可能准确鉴定微球菌科细菌,对触酶阳性发酵的革兰阳性球菌必须先确定血浆凝固酶阳性,仪器才会报告金黄色葡萄球菌。
6 传统的鉴定方法通过优先试验项目,同一科的不同属种可以选择不同的鉴定指标,具有灵活性。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粘质沙雷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菌都能简便的鉴定出来。采用稳定、优质的商品生化微量管,将使生化培养基的使用变得方便,且成本低廉。
7 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细菌等仅需几项简单试验即可确定菌属,即使自动化仪器也离不开传统的血清学试验确定型别。链球菌属已有快速分群凝集试验。
8 传统方法不足:传统方法手工操作较繁杂,鉴定细菌至少需要18~24 h,而仪器可在几小时内报告结果。但主要还是下述问题制约着传统方法的进一步发展:①疑难菌、少见菌、苛养菌鉴定是薄弱之处,它们生长较慢、营养要求高,如结核分枝杆菌、巴斯德菌属、弯曲菌属、螺菌属、军团菌屑、棒状杆菌属等在中小实验室分离甚少,这些细菌虽然没有取代传统的病原菌,但有增多趋势,需要加强这些细菌鉴定方法的研究和规范化。同时还应创造条件普及厌氧菌培养和鉴定,满足因病原菌感染所致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要求。②提高常见病原菌鉴定水平的基础上,应掌握疑难菌、少见菌、苛养菌的检验技术,不要放弃临床标本中遇到的不熟悉的细菌,按科一属一种原则鉴定,也便于发现“新的细菌”。而且对“新菌”的鉴定可以拓展思路,提高细菌的鉴定水平,必要时将可疑菌送到上级实验室或用仪器鉴定。还应大力加强细菌检验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③加强国产培养基的研制。优质的培养基是分离、培养病原菌的关键。苛养菌、血液增菌培养瓶、结核分枝杆菌等商品培养基应大力开发,以适应临床细菌检验技术的需要。, 百拇医药(郑玉珍)
1 分离培养是临床细菌学不可缺少的基本技术,是获得纯培养物的必要手段,即使自动化仪器再先进也只能对纯菌做出鉴定。而分离培养对细菌生长繁殖特性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需氧茵、兼性厌氧菌的厌氧菌通过常规培养方法不易区别,容易错误的把兼性厌氧菌当厌氧菌鉴定。细菌对营养的要求、温度、酸碱度、耐盐性等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如奈瑟菌属的细菌形态相似,但淋病奈瑟氏菌和脑膜炎奈瑟氏菌要在血球琼脂上生长,其他奈瑟氏菌可在营养琼脂上生长;葡萄球菌在营养琼脂上生长,但链球菌只有在血琼脂上才能生长良好;肠球菌、李斯特菌和绿色气球菌在6.5%NaCl中生长良好,而D群链球菌(非肠球菌)不生长;空肠弯曲菌在42℃生长,在25℃就不生长;霍乱弧菌在碱性琼脂上生长良好,嗜血杆菌宜在5%。l0%C02环境下培养等。
2 细菌的菌落、色素、溶血性、气味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如葡萄球菌在羊血琼脂上的菌落直径大予链球菌,溶血性仍用于链球菌生化鉴定;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容藻弧菌均能迁徙生长,但变形杆菌有恶臭味;而茵落扁平,边缘锯齿状,具有生姜味,产生绿色素,有金属光泽者容易辨认,铜绿假单胞菌,细菌产生红色素(粘质沙霄茵),紫色素(紫色色杆菌)、黄色素(聚团肠杆菌、板畸肠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橙红色素(红球菌)等均可缩小鉴定范围;菌落呈蜡样(蜡样芽孢杆菌),胶胨状(克雷伯氏菌和粘性绿假单胞菌),表面颗粒状(结核分枝杆菌、奴卡菌)也是相应细菌的特征。半固体培养可直接观察细菌的动力。适用于沙门菌属鞭毛抗原诱导。肉汤生长物特别适合观察细菌的排列,在液体中细菌的排列完全展开,如链球菌的链状典型,便于区别微球菌科内其他细菌,此外,还可以观察绿脓假单胞菌色素和需氧菌在液面上形成的菌膜。
, 百拇医药
3 形态学在细菌鉴定中非常重要,如奴卡菌、红球菌。对标本直接涂片根据镜检结果结合临床可以快速诊断,如泌尿生殖道标本涂片中见到典型肾形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分布于白细胞内外,可诊断为淋病。明确革兰染色性是细菌鉴定的前提,革兰染色错误肯定对细菌鉴定有影响。即使使用自动化仪器也是如此。同时菌体形态、染色性的观察可以修正仪器出现的错误报告。如形态观察很容易区别细菌和酵母样菌,完全可以避免误报;莫拉菌属、不动杆菌属的形态可区分其他常见非发酵的杆菌。革兰阳性菌或阴性菌、阳性球菌和杆菌,阴性球菌或杆菌决定了对细菌采用何种鉴定系统。传统方法中对染色性不定的细菌,还可通过进行万古霉素纸片法敏感试验和3%KOH拉丝试验,起到佐证作用。革兰阳性菌通常对万古零素敏感、拉丝试验阴性;革兰阴性茵则相反。抗酸染色确定抗酸杆菌,改良金泳染色是奴卡菌、红球菌的鉴定试验之一。鞭毛染色常用于非发酵菌鉴定,应用芽孢、异染颗粒和荚膜染色在相关细菌确认上都具有重要特征。
4 动力在各种细菌鉴定中是简便而关键的试验,如李斯特菌、肠球菌、D群链球菌、绿色产气球菌,它们都是胆汁七叶苷阳性,而且形态不易区分,但李斯特氏菌有动力(25℃)很容易区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22℃~25℃有动力但在35℃无动力。志贺茵属无动力,沙门菌属有动力;黄杆菌属无动力,很容易区别有动力的非发酵的杆菌等。
, 百拇医药
5 氧化酶、触酶试验分别是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鉴定的关键试验,需要传统方法测试,仪器也要依据上述试验结果,选择相应的鉴定卡。氧化酶错误可使细菌鉴定错在“科”水平,如将气单胞菌误认为肠杆菌科细菌。触酶错误不可能准确鉴定微球菌科细菌,对触酶阳性发酵的革兰阳性球菌必须先确定血浆凝固酶阳性,仪器才会报告金黄色葡萄球菌。
6 传统的鉴定方法通过优先试验项目,同一科的不同属种可以选择不同的鉴定指标,具有灵活性。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粘质沙雷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菌都能简便的鉴定出来。采用稳定、优质的商品生化微量管,将使生化培养基的使用变得方便,且成本低廉。
7 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细菌等仅需几项简单试验即可确定菌属,即使自动化仪器也离不开传统的血清学试验确定型别。链球菌属已有快速分群凝集试验。
8 传统方法不足:传统方法手工操作较繁杂,鉴定细菌至少需要18~24 h,而仪器可在几小时内报告结果。但主要还是下述问题制约着传统方法的进一步发展:①疑难菌、少见菌、苛养菌鉴定是薄弱之处,它们生长较慢、营养要求高,如结核分枝杆菌、巴斯德菌属、弯曲菌属、螺菌属、军团菌屑、棒状杆菌属等在中小实验室分离甚少,这些细菌虽然没有取代传统的病原菌,但有增多趋势,需要加强这些细菌鉴定方法的研究和规范化。同时还应创造条件普及厌氧菌培养和鉴定,满足因病原菌感染所致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要求。②提高常见病原菌鉴定水平的基础上,应掌握疑难菌、少见菌、苛养菌的检验技术,不要放弃临床标本中遇到的不熟悉的细菌,按科一属一种原则鉴定,也便于发现“新的细菌”。而且对“新菌”的鉴定可以拓展思路,提高细菌的鉴定水平,必要时将可疑菌送到上级实验室或用仪器鉴定。还应大力加强细菌检验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③加强国产培养基的研制。优质的培养基是分离、培养病原菌的关键。苛养菌、血液增菌培养瓶、结核分枝杆菌等商品培养基应大力开发,以适应临床细菌检验技术的需要。, 百拇医药(郑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