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1768575
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5日 王曰善
第1页

    参见附件(1390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IU,脐周腹壁皮下注射,每12 h1次,连用7 d。观察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及随访3个月内心绞痛、AMI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抗凝药物。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钙;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一种,临床常见,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笔者通过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以探寻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河南省商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4岁,其中伴高血压21例,高脂血症18例,心功能不全7例;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6岁,伴高血压24例,高脂血症17例,心功能不全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原发疾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根据病情给予休息、吸氧,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每次5000 IU,脐周腹壁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分级改善≥2级和(或)心电图下移的ST段恢复≥0.1 mV;有效:心绞痛分级改善≥1级和(或)心电图下移的ST恢复≥0.05 mV;无效:心绞痛分级及心电图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测定比较配对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及随访3个月内心绞痛、AMI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不良反应 两组用药期间均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其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为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UAP的发生和发展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内膜出血和缩血管物质的释放有关[6],最终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所致。UAP患者冠状动脉腔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约为80%~90%,因此,抗凝、抗血栓治疗UAP日益受到重视。低分子量肝素是由普通肝素分离得到的一些组分或裂解后产生的片断,它保留了强烈抗Xa因子及Ⅱa因子活性,主要通过抗凝血酶(AT)来增强对凝血因子Xa和凝血酶的抑制,从而发挥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达到治疗UAP的目的。临床治疗证明, 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控制UAP, 其抗血栓作用优于普通肝素,而抗凝血作用无明显差别,低分子量肝素血桨蛋白非特异性结合力低,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可达98%),量效关系明确,预期浓度和疗效准确,加之其本身对凝血活酶时间(APTT)影响不明显,故无需药物监测,半衰期长,无出血不良反应,口服易吸收等特点,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低分子量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远远优于普通肝素,皮下注射易吸收,使用简便,不需监测。

    本观察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7.8%,对照组总有效率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UA可起到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缺血表现的作用,且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首选抗凝药物。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