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留守经历的关系(2)
2 结果与分析
2.1 技校留守儿童与全国中学生常模 MMPI测试比较 将技校留守儿童MMPI测试结果与全国中学生常模进行各量表原始分比较[5],表1显示:男孩组中除L、K、Mf量表外,余量表间两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女孩组中,除L、F、K、D、Si量表外,余量表间两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
2.2 单亲外出组与双亲外出组MMPI测试比较 按父母出外务工类型,将留守儿童区分为单亲外出组与双亲外出组,两组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7 P=0.059)。表2显示双亲外出组K、Hs、Hy、Pd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组(P<0.05)。
2.3 学龄前组与学龄组留守儿童MMPI测试比较
按父母出外务工时儿童所处学习阶段不同,将留守儿童分为学龄前组(即父母在儿童学龄前期出外务工)和学龄组(即父母在儿童小学或初中学习阶段出外务工)。各组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1 P=0.590)。表3显示,学龄前组F、Pd、Pa、Pt、Sc、Ma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学龄组(P<0.05)。
, http://www.100md.com
2.4 技校留守儿童的不同留守经历对MMPI测试各量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MMPI测试各量表值为因变量,选取留守儿童留守经历中A、B两个不同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中A为父母单亲或双亲外出因素,将单亲外出赋值为0,将双亲外出赋值为1;B为父母外出务工时孩子所处学习阶段因素,将学龄期赋值为0,将学龄前期赋值为1。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可见A或B能够预测MMPI测试某些量表值,只是决定系数较小(1%~6%)。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不同留守经历能够预测其某些偏离的人格特征。
3 讨论
MMPI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人格问卷之一,它广泛应用于研究一些特殊人群的个性问题。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以往研究多为16岁以下群体,如段成荣[6]采用14岁以下群体,而本研究所取留守儿童年龄介于16~18岁。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年龄段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状况不容乐观,与全国中学生常模相比较,留守儿童诸多量表与常模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有明显人格偏离倾向,表现为有多种慢性躯体不适主诉,依赖,冲动,过分敏感,多疑,紧张,焦虑,退缩,胆小,急躁易怒等人格特征。这与以往研究结论类似,如黄艳苹[7]认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本研究显示16~18岁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应给予足够重视。以往研究中,研究者对高中和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忽视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8]。
, 百拇医药
对于单亲外出组与双亲外出组,本研究显示双亲外出组较单亲外出组易出现人格偏离,其人格特征表现为多种躯体不适主诉,抑郁,依赖,不成熟等,这与魏军锋[9]研究结论相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亦可发现父母单亲或双亲外出因素能够预测这些偏离的的人格特征,父母双亲都外出,孩子缺少父母关爱,看护人文化水平低,加之教养方式不当,对其日常生活学习不能尽职督导是形成上述情况的重要因素。
父母在儿童学龄前期出外务工者,其儿童与父母在儿童学龄期出外务工的儿童相比存在明显人格偏离,表现为容易冲动,敏感多疑,紧张胆小,急躁易怒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亦可发现父母外出务工时孩子所处学习阶段因素能够预测这些偏离的人格特征。父母早年出外务工,儿童缺少父母关爱,孩子身心不能健康成长,较易出现心理问题。高文斌[10]认为父母在儿童2岁或2岁以下时离开,儿童的抑郁水平最高,本研究与此相似。
父母出外务工,留守儿童成为一种形式上的“孤儿”,在生理与心理需要上长期得不到满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单亲或双亲外出因素与父母外出务工时孩子所处学习阶段因素能够不同程度预测某些偏离的人格特征,只是决定系数较小(1%~6%)。决定系数较小固然与统计数据的处理有关(自变量为分类变量),另一方面也显示除了本研究中所提及两因素外,尚有许多因素与留守儿童人格形成有关。众所周知,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他们的家庭结构残缺,留守儿童每天学习和生活的另一个主要环境--学校,就成为影响他们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应该注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对他们给予特别照顾,政府也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以保护留守儿童的利益及关注其身心健康,只有这样,留守儿童的人格才能得到健康发展。总之,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共同关注。对于留守儿童的父母来说,本研究显示:父母在外出务工时,应尽量避免在孩子学龄前期外出,最好父母能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孩子,这样对孩子的人格健康发展应当有利。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郝振,崔丽娟.留守儿童界定标准探讨.中国青年研究,2007,10:40-43.
[2] 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51,353.
[3] 陆建兰,陈国鹏,陆家海.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48-49 .
[4] 赵红,罗建国,李作为,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11-13.
[5] 宋维真主编.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查使用指导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89.
[6]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29(1):29-37.
[7] 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669-671.
[8] 任运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进展与缺失.中国教育学刊,2007,12:21-24,72.
[9] 魏军锋,郑洪冰.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身症状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2):83-85.
[10] 高文斌,王婷,刘正奎,等.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3):238-240., 百拇医药(徐保锋 叶兰仙 韩文臣 韦好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