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10期
编号:11767777
叶氏“个案”学探索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0期
     【摘要】 “膜原”亦称“募原”,现通用“膜原”,其有解剖位置上的膜原、病位膜原、证型膜原以及“膜原-三焦门户”说之别。一代宗师叶天士将这些理论学说观点充分应用到临床实践,体现在其病案中。膜原受病主要集中于温热、暑病、湿病中,可影响营卫运行之机,波及中焦气机升降,导致三焦气化阻滞。

    【关键词】 叶天士;个案;膜原; 募原

    作者单位: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瘟病教研室

    “膜原”亦称“募原”,首载于《黄帝内经》,在《内经》中记载有关于“膜原”的五篇大论,其中所指膜原主要从解剖位置而言,大致位于脾、胃、大小肠之间的空间区域,如《素问太阳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而能为之行其津液。”《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迨至明代,吴又可引申《内经》中有关膜原的学说,并将其运用于温疫病的临床诊治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湿热疫的一个经典证型-邪伏膜原证,同时创制疏利透达治疗大法和达原饮。这样“膜原”又指湿热疫疠所伏之病位-一身之半表半里,更为重要的是代表着一种证型-邪伏膜原证。百年之后,清代温病学家薛生白在承传了吴氏“邪伏膜原证”的前提下,又提出“膜原为三焦之门户”的学说,该学说将膜原置放于人体气化巨系统-三焦之门户中,促使膜原回纳到整体恒动气化功能层次内[1]。作为一代宗师,清代温病学大家叶天士,既上承《内经》、吴氏有关膜原的学说,又下及薛氏膜原门户说之观,并将这些学术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充分运用。余在反复研读叶氏“个案”的过程中发现,膜原受病主要集中于热秽、暑秽、湿秽之气侵袭人体所致的温热、暑病、湿病中,内伤杂病中相对较少。兹将相关“个案”分类归纳举例,试以辨析探讨以求证于同道。

    1 温热病个案辨析

    案1[2] 丁 口鼻吸入热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