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21期
编号:11909771
新生儿黄疸早期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25日 王 硕
第1页

    参见附件(1607KB,2页)。

     新生儿肠腔内的胎便约含有胆红素80~100 mg/L,这个含量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10倍,如胎便排泄延迟12 h,即可使胆红素肠肝循环负荷增加,从而加重胆红素的回吸收[1]。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形成,没有尿胆原的产生,小肠上皮细胞内的β葡萄糖醛酸甘酶在PH值偏碱的情况下,可将大量结合胆红素分解,脱去葡萄糖醛酸基,重新转变为脂溶性的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肠道吸收,部分从粪便中排出。早期诱导胎便便可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减轻新生儿黄疸。

    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易行的方法。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可异构形成水溶性而溶于体液,再通过血液循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经肾从尿中排出。目前用于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照疗法主要是新生儿蓝光箱或蓝光毯。日光照射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不需要任何设备。笔者观察到日光照射1~2次后就可见到皮肤黄染减轻。可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作对照。但日光照射受天气和房间采光的影响。

    茵栀黄口服液是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茵陈、栀子、黄芩有诱导肝酶系统促进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作用,还可以利尿,加强胆囊收缩,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且有温和地促进肠蠕动,促使粪便排出的作用[5],这些均有利于胆红素的排泄,减少小肠黏膜对间接胆红素的吸收,降低肠肝循环,从而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目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0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