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脑损伤生化标志物的研究(1)
【关键词】 体外循环;脑损伤;标志物目前,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或称心肺转流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直视手术后因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或致命性心率紊乱等直接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体外循环造成神经系统缺陷引起的死亡率,近年来却从7.2%增加到了19.6%,还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偏瘫、卒中)的发生率为2%~3%,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1%,而神经精神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则高达33%~79%。其中20%的神经精神功能紊乱持续6个月以上,5%的患者为永久性神经精神功能紊乱[1,2]。体外循环引起脑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主要与体外循环的低灌注状态、脑缺血和(或)缺氧、栓塞、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有关。但如何早期发现体外循环引起的脑损伤,并准确判断其严重程度,目前还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应用特异性的生化标志物对脑损伤的评价是可行的。Kern等[3]认为使用血清标志物进行脑代谢状况的监测,可以准确而实时的监测全脑的代谢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用于监测脑损伤的生化指标众多,且各具特点。如何从众多的指标中筛选出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指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就目前体外循环期间脑损伤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S-100β蛋白(S-100β protein)
S-100蛋白是Moore[4]于1965年在牛脑中发现的一种酸性钙偶联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影响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繁殖、分化,维持钙稳态,并对学习记忆等发挥一定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