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期
编号:13196421
一例急性阑尾炎术后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报道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25日 翟柏枝
第1页

    参见附件。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78岁,农民,因“转移性右下腹痛56 h”拟“急性阑尾炎”收入院,既往体健,入院后查T:38℃,P:85次/min,BP:135/80 mm Hg,发育正常,精神软,腹部平坦,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明显,伴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血常规:WBC:12.35×109/L,N:81.1%,Hb:125 g/L,PLT:150×109/L,凝血功能:PT:13 S,无绝对手术禁忌证,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予积极补液抗炎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恢复较好,术后1周拆线出院,术后第15天无诱因下出现右下肢膝以下肿胀明显,伴疼痛及行走困难,查B超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转上级医院经抗凝溶栓等治疗后痊愈。

    2 讨论

    阑尾切除术是基层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手术,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一般无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阑尾切除术后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罕见报道。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下肢深静脉血管腔内形

    作者单位:215321江苏省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

    成凝血块(血栓)。本病目前仍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关于DVT的发病机制,19世纪中叶Virchow即提出静脉血栓形成有三大因素: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结合本患者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几点原因:

    2.1 术后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患者术后应用“氨甲环酸针”,“氨甲环酸针”能竞争性阻抑纤溶酶原在纤维蛋白上吸附,使其无法被纤维蛋白上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因而不能发挥纤溶作用,促进血栓形成。

    2.2 患者为高龄男性,手术创伤后使下肢血流减缓,术后护理不到位,未能指导早期下床活动,促使血栓形成。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手术患者术中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有针对性的早期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对于外科术后患者应早期进行双下肢肌肉关节被动活动,争取早日下床行走,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DVT的形成,而对于病情不允许下床者,可穿弹力袜等减少静脉瘀血和增加回流,病情允许应定时更换体位,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血运情况,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深压痛等情况。尽量减少术中术后止血药物的运用。相信只要注意观察,积极预防,早期干预,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一定会明显下降。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