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鼻窦炎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通过真菌性鼻-鼻窦炎(FRS)鼻窦微生态的研究,包括真菌,细菌的观察,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实验,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提供微生物学和用药依据。方法 收集41例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时采集脓液标本,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在41份脓液标本中,共检出了22株10种细菌,阳性率为53.7%,革兰阳性菌占36.4%;革兰阴性菌占63.6%,其中,MRSA检出率9.0 %。结论 真菌性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在培养出的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
【关键词】
真菌;耐药性分析;药敏实验
基金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课题立项(项目编号:2006-2-10)
作者单位:35005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nal rhino-sinusitis,FRS)是一种常见的特异性鼻-鼻窦炎症。可分为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IFRS)和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NIFRS)。FRS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曲霉菌属,占87.5%,其次为桔青霉菌, 卡氏支孢霉菌及链格孢子菌较少见[1]。曲霉菌为条件致病菌,致病力较弱,为人群正常菌群。研究表明曲霉菌属可能对鼻黏膜纤毛的摆动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临床上NIFRS以真菌球型多见,通过手术治疗、术后窦腔冲洗大多可以治愈,不需要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围手术期通常会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而加重病情。所以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应用应该更有针对性。FRS可能混合有细菌感染,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拟通过FRS鼻窦微生态的研究,包括真菌,细菌的观察,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实验,结合组织病理学的观察,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提供微生物学及用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 年12 月本院确诊为FRS共 41例 ,男 16 例 ,女25例;年龄 28~71岁,平均51.3岁。诊断依据为病史、症状、体征、鼻内镜检查、鼻窦CT检查、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病变组织或鼻窦黏膜中有真菌侵犯。CT示 41例病变均为单侧 ,主要位于上颌窦39例, 2例位于蝶窦。全部病例标本经病理学(常规HE染色、高碘酸-希夫PAS和病变组织Gomori染色)或真菌培养有真菌生长,其中NIFRS 35例,IFRS 6例。上述病例除1例患糖尿病,均无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后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所有患者术前 1周内均无局部和全身抗生素应用史 。手术前除不用抗生素外按鼻内镜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取材时严格无菌要求,使用无菌吸引器管吸取术区脓液,收集后送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常规分离培养,结果分为敏感、中度敏感、耐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