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5893
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5日 李晓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本院脑卒中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呼吸机治疗脑卒中呼吸衰竭患者39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男22例,女17例,40~88岁,平均67岁;其中脑出血30例,动脉瘤手术后2例,脑梗死7例,经口气管插管32例,气管切开7例。呼吸机为熊牌1000型,分别使用A/C模式,SIMV+PS模式和PSV模式。

    1.2 机械通气的方法 根据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及血气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通气期间,潮气量为11~12 L/min(成人),呼吸频率为20次/min,吸入氧浓度0.35~1.0,吸呼比1∶1.5~1∶2,持续低氧血症加用者,压力为4~62,确定报警限。维持PaCO2在25~30 mm Hg(1 mm Hg=0.133 kPa),但应避免PaCO2低于22 mm Hg,否则将出现缺血氧性脑损害。

    2 结果

    本组机械通气时间40 min~15 d,其中23例家属放弃抢救治疗患者临床死亡,12例行机械通气后,病情稳定并逐渐好转,面色及甲床红润,血压、心率平稳,动脉血气分析逐渐正常,人机协调,血氧饱和度在96%~100%,无气胸、气管黏膜损伤等并发症。4例心跳停止,心脏复苏无效死亡。

    3 监测

    3.1 神经外科体征监测 根据格拉斯哥分级标准,通过患者的言语反应、对答是否切题、对疼痛刺激的反应等判断意识障碍 [1],观察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应及眼底有无视乳头水肿以判断脑组织的损伤部位、程度及颅内压的变化,通过对肌力、肌张力的测定和共济运动的观察来判断是否存在运动障碍,测试机体对痛、温、触、压、位置、振动等刺激的反应,判断是否存在感觉障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