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21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分析
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在临床并非罕见,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病死率高。为提起对本病的重视,收集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肝衰竭病例21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ALF 4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根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2006年制订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中急性肝功能衰竭诊断标准: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按Ⅳ度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①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③出血倾向明显,PTA≤40%,且排除其他原因;④肝脏进行性缩小:ALF典型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的2/3;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肝窦网状支架不塌陷或非完全性塌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91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0.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实用医药》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