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94183
人工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25日 钟紫云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冬眠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常规治疗组和人工冬眠治疗组两组对照比较。结果 人工冬眠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效果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 在人工冬眠治疗期间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内压情况,显著提高治愈重型颅脑损伤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人工冬眠;重型颅脑损伤;护理

    

    作者单位:517400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人民医院

    重型颅脑损伤(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死亡率和病残率远高于轻型,如何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早期控制体温,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人工冬眠治疗主要是指全身降温和局部降温,头部局部降温通常难以使脑组织温度降至冬眠低温水平,而全身降温方法比较可靠[1],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改善细胞间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河源市紫金县人民医院收治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人工冬眠治疗,随机抽取同时期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病例作对照组。现将其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病例72例,男49例,女23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常规治疗组36例,其中急性开放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10例,右侧脑室内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左侧颞、顶部硬膜外血肿5例,幕上开颅血肿清除术后6例。人工冬眠治疗组36例,其中急性开放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12例,幕上开颅血肿清除术后15例,蛛网摸下腔出血3例,右侧脑室内出血3例,左侧颞、顶部硬膜外血肿2例,脑干损伤1例。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脱水、利尿、止血、抗炎、促醒、改善脑循环等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36例,给予对症处理,体温高于38.5℃时给予降温;人工冬眠治疗组36例,除体温低于35℃暂不降温外,保守治疗的患者入院后及手术治疗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减少盖被,病室保持在18℃~20℃之间,遵医嘱给予冬眠合剂(杜冷丁100 mg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静脉滴注或者微量泵泵入,待患者自主神经充分阻滞、御寒反应消失、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频率相对较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再行物理降温,头部带冰帽或在颈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主干动脉表浅部放置冰袋;此外还可采用体表覆盖冰毡或冰水浴巾等方法。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体温以降至肛温32℃~34℃、腋温31℃~33℃较为理想。体温过低易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且患者反应极为迟钝,影响观察;体温过高,高于35℃则治疗效果不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