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193354
防治偏头痛药物的现代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0期
     【关键词】 偏头痛;临床研究

    偏头痛是神经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反复发作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治疗的药物繁多,方法各异,疗效不一。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约为0.99%,年发病率约为0.08%,且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另外,WHO指出,与精神病、四肢瘫痪、痴呆症一样,偏头痛是一种使人失去行为能力的慢性疾病,发病年龄为25~55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1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对偏头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但至今对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理主要有:①血管源学:由Harold Wolff在1963年提出,认为颅外血管先收缩,如眼动脉收缩造成视觉先兆如偏盲、闪光等,继之颅内血管剧烈扩张、血流淤滞而头痛,约2~4 h后恢复正常;②神经源学说:认为是不明原因的刺激物刺激三叉神经,使三叉神经末端释放化学物质如P物质,导致局部炎性反应和血管舒张,激发头痛;③神经学说:认为脑功能紊乱始于枕叶,以2~3 mm/min的速度向前推进,并漫及全头部,籍此解释视觉先兆和头痛,称为扩散性皮质抑制现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