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3145
后路椎间融合器及钉棒系统在下腰椎间盘切除再手术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5日 金 池 张锦生 王 浩 董 征 段大波
第1页

    参见附件。

     尽管下腰椎间盘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再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再次手术有与初次手术相近的症状改善率,一组中长期随访表明对坐骨神经痛的缓解率没有区别,术后残存小腿及足部的麻木症状及腰背的疼痛的频率有不同[4,5]。硬膜外纤维化及蛛网膜粘连再手术效果不佳,还要注意排除感染因导致的腰痛。单纯开窗再手术因显露不充分增加手术损伤的风险,术中顾及稳定性往往使减压不充分,不能解决节段不稳和减压后医源性不稳。广泛的显露与充分减压是必要的,施行内固定融合术指征明确。硬膜外粘连是影响手术进路的难题,椎管内分离松解的重点是神经根周围及椎管后壁,为能进入椎管需更广泛地切除椎板及小关节,更大范围的骨窗开放有助于清楚了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避免盲目操作,减少分离损伤的机会。对合并椎管、神经根通道狭窄同时处理。

    腰椎负荷80%由前柱传导,融合器置入提供前柱的结构性支撑,分担了弓根钉系统的应力,减少了弓根钉松动断裂的发生,融合率更高。融合后应力主要由前柱传导,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特点[6]。椎间融合器撑开椎间隙,扩大椎间孔。不同置入位置、不同角度的融合器帮助畸形矫正,纠正腰椎运动节段受力异常,促进软组织功能恢复,减少因力学传导异常对临近节段的影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