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278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与分层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5日 杨 勇 许 淼 潘小平 成秋生 李 泽
第1页

    参见附件。

     3.3 溶栓治疗的分层研究 TOSAT分型[7]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类标准。以病因学为依据,分为5个亚型。本研究中主要关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阻塞型(SAA)、心源性栓塞型(CE)。LAA组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较明显,其溶栓后2 h、7 d的NIHSS评分及90 d 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溶栓治疗后2 h较24 h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更明显,考虑这可能与溶栓后的再灌注损伤相关。CE组溶栓后2 h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但24 h、7 d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显示溶栓治疗近期疗效较差,治疗后90 d BI评分明显改善,显示能改善远期预后。SAA组溶栓前后其NIHSS评分与BI评分均无明显改善,考虑是由于本研究中该组病例责任血管多数累及深穿支,其症状重且侧支循环少。另外该组病例数少可能影响统计结果。安全性上,CE的出血风险明显高于LAA组与SAA组,SAA组的脑疝、死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少于CE组和LAA组,LAA组与CE组脑疝、死亡的发生率基本相当。

    总之,本研究证实,对于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3 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预后,出血风险较对照组增加,而不良事件和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