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P-7在结石肠上皮不同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2)
第1页 |
参见附件(1449KB,2页)。
表2
结直癌与腺瘤的MMP-7的阳性表达程度的比较
阳性程度结直癌结直腺瘤χ2值P值
+612
++193
合计251511.879<0.05
注:结直肠癌与腺瘤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3 讨论
许多线索都支持腺瘤-癌顺序是人类结直癌的主要发生机制,首先结直癌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有一些残余的腺瘤,此外,大约3%的经结肠镜切除的腺瘤标本中发现有某些浸润癌区域[2]。阻断干扰腺瘤的自然病程是证实腺瘤-癌顺序的最重要证据。有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切除腺瘤可减少75%以上结直肠癌的发病率[3]。
近来发现基质溶解素(MMP-7)蛋白在结直癌的发生发展中较MMPs家族其他成员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4],与结直肠上皮组织的恶性变及癌的直接浸润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对基底膜破坏、局部转移到周围组织穿透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再在远处穿出形成转移灶,以及转移灶的扩张,新生肿瘤滋养血管的生成及维持转移灶的生长都与MMPs对细胞外基质降解和组织的再塑形密切相关[5]。Powell [6]等也在实验中证明MMP-7与肿瘤的侵袭紧密相关,当用MMP-7 cDNA转染人类前列腺肿瘤细胞系(DU-145)后,此细胞系获得侵袭能力进入周围基质。Itoh[1]等体外培养也发现MMP-7表达高的细胞系在琼脂培养基上呈蟹爪样生长,而MMP-7表达低的细胞系则呈团块样生长。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结直肠上皮不同病变中MMP-7的表达,发现MMP-7在结直肠癌及腺瘤组织中高表达,而在非肿瘤性息肉中仅1例、黏膜炎性反应和正常组织中则没有表达,且在癌中的表达比在腺瘤中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4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