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6期
编号:11936028
氧气疗法的应用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6期
     低氧血症是呼吸衰竭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常导致重要脏器严重缺氧而危及生命。氧气疗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肺泡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量,从而提高动脉血氧水平。故在危重患者抢救中,氧疗为重要措施之一。

    1 缺氧的生理病理类型

    根据缺氧中呼吸的生理变化特点,如通气功能,换气功能,气体的分布弥散功能等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能响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分为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障碍和病理性分流3种。

    2 临床表现

    2.1 轻度缺氧 动脉血氧分压50~60 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80%或伴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45~55 mm Hg,在安静时可无症状,神志清,无紫绀,活动时可出现心慌,气短,不适等。

    2.2 中度缺氧 动脉血氧分压40~50 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60%~80%或伴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5~75 mm Hg,神志清,轻度紫绀,头痛,静坐时呼吸频率较正常人快,记忆力减退。患者动脉血的颜色同正常静脉血。

    2.3 重度缺氧 动脉血氧分压40 mm Hg以下,动脉血氧饱和度<60%或伴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75~95 mm Hg,患者心烦,谵妄,神志恍惚,呼吸表浅,心跳逐渐减慢,紫绀明显,重者可出现嗜睡,血压下降,昏迷。患者动脉血比正常人静脉血颜色更暗。

    3 氧疗的适应证及吸氧浓度

    任何原因引起心肺功能障碍缺氧,均为氧疗适应证。但在临床实践中,并非都必要,氧疗应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而选用。如肺组织有广泛性病变的单纯限制性通气障碍的患者,单纯给予氧疗,而不增加其通气量,并不能解决患者缺氧问题,如去掉病因或以呼吸机维持通气量,则一般吸氧量即可收效,不必提高吸氧浓度。吸氧浓度的计算公式:吸氧浓度=21+4×吸氧流量(L/min)。注:(21为空气中含氧浓度%,4为每分钟给纯氧lL所增加的氧浓度)。

    4 氧疗的种类

    氧疗在临床上一般分为不控制性给氧和控制性给氧。

    4.1 不控制性给氧 对呼吸中枢功能正常和轻微受到抑制的各种缺氧患者,血气检查特点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下降,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潴留者,可给予不控制性给氧。

    4.2 控制性给氧 主要用于通气障碍,血中二氧化碳有潴留的患者,应给予控制性给氧。①间歇性吸氧:给予间歇吸氧动脉血氧分压上升不稳定,停止吸氧后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立即下降,使机体又处于不利状态,甚至还可以诱发心律失常,而从二氧化碳弥散能力看,二氧化碳弥散能力较氧大2l倍,在短暂吸氧时,吸入的氧只分布于通气良好的肺泡里,以后才弥散到肺毛细血管内,在吸氧的间歇期间,大量的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排入肺泡,使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氧分压很快下降,因而间歇吸氧对改善缺氧是不可靠的;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对低氧血症并高碳酸血症者,应用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因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患者由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对呼吸中枢有麻醉作用,这时呼吸的维持全靠低血氧刺激周围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如给予高浓度氧疗,使动脉氧分压很快上升,而解除了缺氧对呼吸中枢兴奋作用,反使患者呼吸变慢,二氧化碳分压进一步升高,发生中枢性二氧化碳麻醉状态、昏迷甚至死亡。

    5 氧疗中的护理[1]

    5.1 氧气是一种干燥气体,当吸入呼吸道后,为使气体制含水汽化,呼吸道水分必然丢失。从而增加了痰液的粘稠度,使其难以咳出,故在氧疗中应加强湿化,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5.2 一般情况下,原则上氧疗应从低流量开始,在氧疗期问应观察患者神志、呼吸、紫绀、心律等变化,并配合血气分析,及时调整氧疗浓度,以尽快提高动脉氧分压,迅速改善组织缺氧,而又不致加重二氧化碳潴留[2]。

    5.3 应经常检查给氧导管是否通畅,有无漏气,折叠,有无脱落,氧帐给氧时,应注意观察氧帐有无漏气等。

    5.4 肺心病在氧疗不当时,最大的危害是发生二氧化碳麻醉,医护人员切勿盲目提高氧流量,以防诱发肺性脑病。

    5.5 观察氧疗效果,如氧疗后紫绀基本消失,神志由嗜睡变清醒,呼吸平稳,心率减慢,动脉血氧分压已进入安全线即60 mm Hg以上,又无二氧化碳潴留,即可停止氧疗。

    参 考 文 献

    [1] 龚径文,程本芳.内科护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3.

    [2] 童雅培.危重病的急救及护理.山东省立医院出版,1984:175-178., http://www.100md.com(刘冬梅)